第341章 大明翻译官

吃完饭,这些代表就和穆里尼奥一起回去开会了。

朱吾适则是将他早就培训好的几个翻译叫了过来,又安慰了他们几句,让他们不要紧张。

自从确定要和欧洲人做贸易后,

朱吾适就弄了个平板,下载了很多葡萄牙语的教学视频。

然后让朱元璋找了一些比较机灵的年轻人,开始让他们学习葡萄牙语。

至于其他的语言,以后再说吧,先把葡萄牙语学会就行。

毕竟不能一直让穆里尼奥当翻译吧。

这些人虽然已经学了快一年了。

但是毕竟没有实战过,多少还是有些紧张的。

朱吾适只是提醒他们,这里是大明,该紧张的,是他们这些外人,而不是咱们。

礼仪之邦可以,但是不能让人觉得咱是软弱了。

该强硬的时候就要硬起来。

大明未来的翻译官们,此时还只是一些小雏鸡。

朱吾适上午带他们去码头的时候,明显看到这些人紧张的不行。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四夷馆里找来的。

四夷馆就是负责翻译事务的部门。

他们一直以来被灌输的思想就是。

咱们大明是天朝上国,华夏是礼仪之邦。

一定要伺候好那些外宾,要让人家感受到如沐春风的热情。

不能瞎说乱说,免得惹怒了外宾。

礼仪之邦,天朝上国。

这八个字很多时候已经成了华夏外交的掣肘。

中国第一代外交家陆征详曾经说过一句话。

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

外交看的不是谁更加彬彬有礼,是看谁的拳头更硬。

朱吾适就是要告诉他们这个道理。

明明是世界第一大国,干嘛总是畏首畏尾的。

开完会后,这些年轻的翻译官们明显信心更足了。

主要是,他们其实已经不归四夷馆了,现在直接对接朱吾适。

年轻人毕竟还是有血性的,不像那些老帮菜,已经定型了。

你说的再多,屁用没有的。

朱吾适打完鸡血后,这些人的精神米面貌确实是不一样了。

另一边,所有船只的船长和二把手都已经在穆里尼奥的船上集合了。

经过这么久的航行,目的地到了,接下来重头戏了,由不得这些人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