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坚守不出(第3页)
在许昌,曹操看着南方局势的变化,心中暗自得意。他对身边的谋士说道:“刘备和孙权自相残杀,正是我坐收渔利的好机会。待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军便可挥师南下,一举平定江南。” 于是,曹操一边密切关注着南方的战事,一边继续加强军队的训练,储备粮草,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刘备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一路上,蜀军士气高昂,刘备更是发誓要踏平江东,为关羽报仇雪恨。蜀军很快便抵达了秭归,在这里,刘备设立了大本营,准备进一步向东推进。然而,此时的刘备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不听诸葛亮、赵云等大臣的劝阻,执意要与吴军进行决战。
陆逊率领吴军,在夷陵一带坚守不出。无论蜀军如何挑衅,吴军都不为所动。时间一天天过去,蜀军将士们的锐气逐渐被消磨。而且,由于天气炎热,蜀军在山林中扎营,为了避暑,各营之间距离较近,这也为吴军提供了可乘之机。
终于,陆逊觉得时机已到,他决定采用火攻的计策。一天夜里,吴军趁着蜀军防备松懈,顺风放火。一时间,火势迅速蔓延,蜀军的营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蜀军将士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刘备在混乱中,只带着少数残兵逃到了白帝城。
白帝城的城墙上,刘备倚靠着斑驳的砖石,目光空洞地望着远方。他的铠甲上沾满了灰烬与血渍,发丝凌乱地散落在脸庞,曾经的雄心壮志在这场大火中被烧得支离破碎。身后,残兵们东倒西歪地瘫坐在地上,伤口处渗出的鲜血不断在青砖上晕染开,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与焦糊味,令人作呕。
“陛下,御医来了。” 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刘备身后响起。刘备缓缓转身,看到御医小心翼翼地捧着药箱,眼中满是担忧。他摆了摆手,声音沙哑得如同破锣:“不必了,朕这伤算不得什么,这颗破碎的心,才是无药可医。”
此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浑身是血地冲进城来,翻身下马后,连滚带爬地来到刘备面前:“陛下!吴军…… 吴军正向白帝城逼近!” 刘备的身体猛地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惊恐,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深吸一口气,说道:“传令下去,全城戒备,就算只剩最后一人,也要守住白帝城!”
而在吴军营地,陆逊正站在帅帐前,望着远处白帝城的方向。他的眼神中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一丝忧虑。身旁的将领们纷纷上前祝贺:“陆都督神机妙算,此战大破蜀军,实乃我东吴之大幸!” 陆逊微微点头,沉声道:“刘备虽败,但他在蜀地根基深厚,且白帝城易守难攻,不可轻敌。传令下去,各军严加防范,不可有丝毫懈怠。”
夜幕降临,白帝城被一片黑暗笼罩。刘备独自坐在大殿中,烛光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想起了桃园结义时的豪情壮志,想起了与关羽、张飞并肩作战的日子,如今二弟三弟已亡,自己又遭此大败,心中满是悔恨与不甘。“若云长、翼德在,何至于此……” 他喃喃自语,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突然,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进来:“陛下,诸葛亮军师派人送来急信!” 刘备急忙接过信件,借着烛光仔细阅读。信中,诸葛亮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建议刘备坚守白帝城,等待援军,同时联络曹魏,让其出兵攻打东吴,以解白帝城之围。刘备看完信后,眼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他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在吴军营地,陆逊也在密切关注着白帝城的动静。他深知,刘备绝不会轻易放弃,必然会有应对之策。于是,他一面加强对白帝城的围困,一面派人打探曹魏的动向。果然,不久后便传来消息,曹魏已经开始集结军队,准备南下。
陆逊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他明白,若继续围困白帝城,一旦曹魏大军压境,吴军将腹背受敌,处境堪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先撤军回防,稳固东吴的防线。
当吴军撤退的消息传到白帝城时,刘备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他心中清楚,此次大败,蜀汉元气大伤,想要东山再起,绝非易事。他望着城中疲惫不堪的士兵和百姓,暗暗发誓:“朕定当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为关羽、张飞报仇,兴复汉室!”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备开始在白帝城休养生息,整顿军队。诸葛亮也从成都赶来,协助刘备处理政务,训练士兵。他们重新制定了战略计划,决定先与东吴缓和关系,共同对抗曹魏。
与此同时,东吴也在积极备战,加强长江防线的防御。陆逊因夷陵之战的卓越功绩,声望达到了顶峰。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谨慎地分析着天下局势。他深知,三国之间的争斗远未结束,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东吴的存亡。
在曹魏那边,曹丕得知东吴撤军,蜀汉暂时无力北伐后,心中颇为遗憾。他本想趁着吴蜀相争之际,坐收渔翁之利,却没想到陆逊如此果断地撤军。于是,他也开始调整战略,将目光转向了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准备先稳固北方边境,再图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