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反其道而行,利用好学院!(第3页)

 当时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本身政权还不巩固,他们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为诸子百家的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社会的各阶级、阶层的思想家,都能够自由地着书立说和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不受到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排挤和束缚。而一旦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确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形成,就很难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百家争鸣的情况出现,

 同样这个时候的大秦也同样,虽然是诸侯混战的局面,但是最终其本质上还是在已经形成过统一的大秦之下,换句话来说,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百家争鸣出现的土壤,所以想要再度出现类似的情况是不可能的,统治者也根本就不可能允许之中情况的出现,

 包括高要也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因为没有主导思想的存在,就无法确定统一的一个思想方针,任何一个政令的下达都是需要人来执行的,如果执行的人心思各异,那就会出现政令不通的情况,

 虽然现在的南境有着各个学派的人存在,但是基本上却依旧是以高要的十分务实的政令为主,而法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法条律令的制定之中,至于兵家,本身基本上不掺杂什么政治上的问题,只是在军队的行军打仗,谋略布局方面,所以问题不大,至于儒家,农家一类的思想虽然在朝堂上也有,但是却是极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