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放手一搏,成败在此一举!(第2页)

 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像李信这般在军中拥有极高威望之人,当他面对神秘易小川下达的命令时,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遵从。放眼整个历史长河,能够做到如大秦军队这般令行禁止、军纪如山的队伍实在是凤毛麟角。仅从胡亥赐死扶苏一事便可略窥一二。

 当时,扶苏身边不仅有蒙恬这位威震天下的猛将,更有足足三十万精锐无比的北境大军。可即便如此强大的实力摆在眼前,扶苏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遵旨赴死。若换成其他稍有野心的皇子处于相同境地,恐怕早就借机起兵造反,弑君称帝了。但大秦的军队却能坚守军纪,不为权势所动,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如果蒙恬真的只是一个愚昧无知之人,那么他断然不可能成功地威慑匈奴长达数年之久。既然事实并非如此,那么蒙恬又怎会不明白,一旦扶苏离世,极有可能遭到清算的便是自己呢?许多人都指责扶苏愚孝、蒙恬愚忠,但他们却未曾深思过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以及大秦帝国的体制问题。倘若胡亥尚未正式登基称帝,此时采取行动平定叛乱倒也无可厚非;可若胡亥已然在咸阳即位,并接受了满朝文武百官的朝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起兵无疑等同于谋逆造反。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其后果也是迥然不同。

 假如真到了生死攸关之际,即便有人胆敢放手一搏、起兵反抗,以北境军现有的三十万兵力来看,最终究竟能有多少士兵愿意跟随也是个未知数。毕竟大秦军队军纪严明,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谋反行为,一旦有人胆敢触犯,所牵连的将不仅仅是当事人自身,而是整个家族老小都会受到株连。

 这也是当初高要费心经营南境军的原因,高要会主动向朝廷请求不为南境军提供粮草,而是选择让军队自给自足?其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加便捷地收拢人心。如此一来,他便能在军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让士兵们对他感恩戴德、死心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