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既然他想杀,就要给他机会!(第2页)

 一旁的高要听着张良竟然有此盘算,心中暗自思忖: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嘛!章邯何许人也?他可是秦末汉初之时,大秦王朝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最大的倚仗啊!此人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极善用兵,其麾下将士更是久经沙场、训练有素。面对这样一支强大的敌军,想要轻易地将其收归己用,谈何容易?

 原本的历史之中,时任少府之职的章邯临危不惧,向秦二世进言献策,提出赦免骊山囚徒并组建成军以抗击汹涌而来的起义大军。此计竟得到秦二世的应允。于是乎,章邯毅然肩负起统帅这支临时拼凑而成的骊山军的重任。

 此后,章邯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决断,指挥着骊山军南征北战,势如破竹。他们先是击溃了起义军周章所部,紧接着又相继剿灭了田臧、李归、邓说以及伍徐等人领导的队伍。在此期间,章邯更是展现出铁血手腕,斩杀了楚国的柱国蔡赐和将领张贺,迫使楚王陈胜狼狈逃窜。

 不仅如此,章邯的骊山军在与齐魏联军交锋时也毫不逊色,他巧妙运用战术,接连逼迫齐王田儋自尽、魏王魏咎自焚,并成功诛杀魏相周巿。就连威名赫赫的楚将项梁,最终也倒在了章邯的凌厉攻势之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章邯几乎仅凭一己之力便平定了大半个南方地区此起彼伏的叛乱。

 正当章邯踌躇满志,欲率得胜之师挥戈北上,与王离会师一举荡平其余各路诸侯之时,局势却陡然生变。此时他所要面对的不再是各自为战的诸侯势力,而是由众多诸侯国联合起来形成的强大联军。就在两军对峙之际,项羽抓住战机,率领楚军奇兵突袭秦军,致使章邯遭遇惨败。诚然,章邯最终确实败于项羽之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完全没有能力与项羽一较高下。若双方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排兵布阵展开一场生死对决,究竟鹿死谁手恐怕尚难定论。只可惜天不遂人愿,由于当时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且极为复杂,才出现了这样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那之后的第二次战败之际,其背后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当时朝廷内部所发生的剧变。赵高对胡亥的统治深感不满,妄图篡权夺位,于是狠心将胡亥置于死地。可当他如愿以偿地除掉胡亥后却惊愕地发现,竟无人愿意听从他的号令。无奈之下,赵高只得另行扶持子婴登上皇位。

 此等变故对于章邯而言,产生的影响堪称巨大。此前他一直忠心耿耿地为大秦效力,但此刻却突然要听命于赵高这个宦官。这两者之间的落差简直天壤之别,也正因如此,章邯逐渐丧失了继续征战沙场的斗志和决心。

 正是由于这种心态的转变,才有了后续章邯自立为王之事。现今的张良自然无从得知章邯过往的赫赫战功,毕竟章邯真正崭露头角、声名鹊起乃是在原本历史之中的秦末起义之中。在此之前,尽管他具备一定的才能,但在军事作战能力方面尚未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强大之处。而在这个世界之中的章邯,虽然参与了平定陈胜吴广起义的事情,不过在进行了一定的压制之后就被调回了咸阳,之后便是直接跟着来到了南境,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展现出他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