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小子到阁老茱家茉莉
第43章 县学(第2页)
至于州学,听闻全是举人出身,学子也基本都是考过秀才的,最差也是童生。林开云的打算便是先在县学学一段时间,之后看情况再去往府学。
当然对于新进的院试案首,不管是教谕还是学士都是举双手欢迎的,毕竟这是举人的上好苗子,有州学的珠玉在前,能到县学来,怎么样都能算作他们的业绩啊。
在大明朝教职可是苦差事,毕竟立国这么多年,同进士都有可能任不了知县,更别说只有举人出身的教职了,只有政绩这一条路走,什么是政绩,就是教导学生的考试成绩,就像现代的教师一样,怎么评选特级教师一样,成绩就是最好的说明。
。。。。。。。
看得出来县学学风相对比较散漫,也是院试刚完,下一科后面才有,能到县学的学子若是没考中童生的,家庭条件肯定不错,也不会有急迫的心情。
林开云记得以前学过的《范进中举》,从中知道中举之难,别看自己取得小三元轻松,那是多少个日夜勤奋苦读而来,就说那一笔字,每日五十页大字,一般人也受不了,何况院试何尝没有运气成分在,算学要林开云说,估计整个大明朝就没人强过自己,毕竟自己就站在伟人的肩膀上,至于律法不提也罢。
只要算学难,那自己运气就错不了,但是若简单,大家都会,对自己就不算太友好了,总之,科举这条路难。
林开云到的挺早的,到秀才班时,看了下加上自己只有7个人,眉山县秀才有20多个人,估计许多都到州学去了,方文正如今也到了州学,等着王安宁和大姐夫到来,也才9个人的样子,估摸着这里面大部分家庭条件算不上挺好,毕竟州学的学费比县学高多了。
安顿好过了段日子后,林开云才知道平时秀才都是不来县学的,只有有教授或者教谕上课是才会来,之前看到那么多人还就是有教谕上课的关系,秀才每年都会进行岁考,全部秀才都要参加,关键时刻还是要认真刻苦的,若是考得不好还可能会剥夺其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