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吐蕃来使(第2页)
哪里李恪已经提前安排好,到时自然有人接待他们。
至于十万大汉铁骑实在是人太多了,李恪只能一招募新兵等不引人注目的方式慢慢来消化。
就此一战李恪实力大增,并且判党皆尽斩草除根。
此时不敢说天下归心,但是李恪已经彻底稳住了局势,起码再也没有人敢跳出来造次了。
他的太子地位得到了合法的认可,而魏王李泰和荆王李元景、李神通等人当了背锅王。
随后大军在蓝田关休整三日,期间李恪把自己手底下的将领安插在二十余万投降叛军中,算是初步掌握了这支叛军。
随后李恪班师回朝,经过数日才回到长安城。
五月初一。
李恪刚回来就碰上了一月两次的塑望朝参。
自然是太子监国,李世民双臂皆断,此时更不可能在复出了。
李恪在龙椅左下方放了一个椅子坐着,赵高捏着尖溜溜的嗓子高呼。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奏!”
赵高话音刚落任职中书省侍郎的诸葛亮就站了出来。
“准奏!”
李恪淡淡道,他大概知道诸葛亮要说什么了。
果然。
只听诸葛亮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
如今陛下被反贼李泰迫害,龙体有残,已无法再劳心劳力,处理朝政。
因此臣恳太子请殿下早日登基为帝,以安天下民心。”
“附议!”
“附议!”
“附议!”
……
诸葛亮话音刚落,满朝文武大半纷纷赞同。
这些人都是李恪从系统那里召唤来的人,自然不可能反对李恪登基。
而其他大臣闻言对视一眼。
这个时候谁还能阻止李恪?他们不同意有用么?
当下也都纷纷高呼一声附议!
李恪登基这事就这么敲定了。
当日具体什么时候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