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儒家之辩(第3页)
朱熹先是一愣,没想到帝国对他的了解居然这么深,他五岁的时候便能熟读《孝经》,对孔孟之道更是有所研究。
朱熹微微的点了点头。
朱厚照微微一笑,“那不如我和朱先生就探讨探讨孔孟之道如何?”
“陛下也对孔孟之道有所研究?”朱熹诧异的问道,因为他可是知道当今的帝国可是以法为主!
“略懂,略懂。”朱厚照微笑着说道,“不知朱先生认为如何儒?何为孔孟之道?”
朱熹沉思了一会,才缓缓说道:“在下认为,儒家主要就是谈了一个问题,就是仁的问题,认为这是贤人的内在品质,像‘三月不为仁’,安贫乐道,‘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这些都是儒家的具体表现。另外,儒家还有一个性本善,性本恶的争论,但是我认为,孔圣人性相近其实还是有性善的倾向的。”
朱厚照仔细的听着,而对面的朱熹仍然在侃侃而谈,似乎于江水般滔滔不绝。
过了大概五分钟,朱熹才端起桌子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略微停息了一会。
“朱先生果然高见,朕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朱厚照问道。
“陛下请说。”
“你说儒家集中谈了“仁”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这些贤人会如此?你所说的圣人也好,贤人也罢,他们的生活依旧是社会,他们存在的最终意义或为王或为臣。对不对?”朱厚照说道。
朱熹明显被朱厚照的言论惊住了,他从来没有听过如此言论,但是仔细思考起来,居然句句在理。
“孔孟之道可视为圣贤之学,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毕竟还是昏君乱臣多,圣主贤臣少!你们大宋显现的皇帝赵构算是圣主吗?”朱厚照继续问道。
朱熹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又快速的点了点头,在他的潜意识中,他们的皇帝赵构明显不是圣主一类,但这不能再外人面前表露出来,更不能在帝国的皇帝面前表露出来。
朱熹的动作自然逃不过朱厚照的眼睛,而他的话似乎也对朱熹以前所学的孔孟之道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
“孔孟之道更多是理想主义,但是理想主义是解决不了全部的现实问题的,所以..朱厚照欲言又止。
“所以..所以什么?”朱熹的眼睛闪着光,听着朱厚照的话,心中也在快速的思索着,他心中似乎有一扇大门正在缓缓打开,就差那么一下,已经有光照进了他的心堂。
朱厚照满脸的笑意,看着面前这个未来的“朱子”,这个未来可以跟孔圣人并肩的朱熹,心中充满了喜意。
万世师表是孔子的尊称,另外一个享此称号的学者就是朱熹。
统道统、立人极,为万世宗师!
而现在的朱熹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现在的帝国急需这样的人才来稳定民心!
朱厚照眯起了眼睛,心中暗道:这个人,我要定了!
搜索【看书助手】官方地址: 百万热门书籍终身无广告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