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演练军(第2页)
再说她对这些国家的朝贡也不是没有回应,同朱棣等人一般都赏赐了东西回去,收点贸易许可费怎么了?别人不收是别人傻,她又不是傻子。
况且这一点也在朱予焕的预料之中,她早有准备,为了保护国内用于交易的银、铜不会大肆外流,征收国外的税款自然要比国内更加高。
当然,朱予焕也不会一点口子都不给国外的商人留,毕竟保护太过只会导致国内的商人不思进取。
朱予焕还想着将这些国外买回来的香料进行二次加工,再次售卖给外国人。
重启甚至设立更多市舶司这件事也要尽早提上日程了。
使臣闻言面面相觑,怎么也没想到曾经“大方”的大明竟然会突然变得如此“小气”,还要额外收取钱财。
但偏偏这位皇帝又十分大方地准许他们交钱后在大明自由贸易,实在是令人摸不清。
但女官所言确实没错,他们这次也效仿了大明商人,携带了不少货物,总不能再将这些东西全须全尾地带回去吧。
朱予焕全然不在意使者们的困惑,借着让身边的女官将行商的限制和要求一一说明,譬如严禁销售违禁货品,如刀枪剑戟等。
“尔等若是同意,可在大明停留行商两个月,之后再随我大明船队一同南下归国。”
各外国使臣连连称是,纷纷向皇帝行礼。
会见使者结束之后,自然有会同馆和四夷馆的人招待这些外来使者,在允许使团探索的三个月里,这些人会陪同使者在北直隶一带的名胜古迹简单访问一圈,感受一下大明优越的文化氛围。
当然,在临走前,朱予焕还有别的活动还送他们。
“陛下准许外国使者在大明行商,此举有些轻率了。”朱予焕让太医给曾鹤龄诊脉,宽慰道:“这件事朕仔细考虑过,首辅就放心吧。”
曾鹤龄今年六十九岁,身体却一直不大好,尤其是被朱予焕任命为首辅的这几年,要忙着斡旋皇帝与内阁、朝臣、御史之间的关系,废了不少心力。
皇帝待他也十分用心,时不时召见曾鹤龄入内,让医术精湛的太医为曾鹤龄诊治,还召见过曾鹤龄的儿子,让他多多上心曾鹤龄的身体。
若是没有皇帝这般细心,曾鹤龄的身体能不能支撑到今日还很难说。
“臣自然是不敢劝说陛下的,只是拦不下都察院的御史。”
朱予焕闻言不由好笑,宽慰道:“朕难道还会怕御史们不成?恰好先前徐恭呈了奏本上来,说是诏狱又改进了刑具和刑罚,谁若是有异议,大可以一试。”
曾鹤龄有些无奈,道:“先前陛下准许女官代为传话,取代内官职务,已经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从前太监权重,官员们不满,如今朕将太监之权转入女官之手,他们怎么又生不满?”朱予焕似笑非笑地说道:“若是真让他们事事满意,只怕朕这个皇帝也不必做了。”
曾鹤龄明白朱予焕的意思,但还是不免心生忧虑,道:“文人之言语,不逊武人刀剑,臣是有些担忧……”
曾鹤龄不是不知道,皇帝正在用她自己独有的办法来兴盛大明,只是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和接受。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曾鹤龄才忍不住劝谏朱予焕。
他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彪炳青史的帝王。
朱予焕能够明白曾鹤龄的所思所想,但这些对她而言并不重要。
评判她的权力确实在别人手中,但朱予焕并不在意别人如何评判她。
昏君也好、明君也罢,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朱予焕微微一笑,道:“这不重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总有一日,朕的大臣们会明白朕的苦心的。”
曾鹤龄岂能不明白朱予焕笑容背后的意思,道:“陛下……”
朱予焕劝慰道:“先生如今最要紧的是保养身体,朕盼望着每日召见内阁时都能看到先生的身影。”
曾鹤龄与朱予焕对视一眼,各自露出一个笑容。
宴席之后,朱予焕便再也没有召见这些外国使者,倒不是朱予焕对他们没兴趣,而是因为湖广传来了消息,称广通王朱徽煠暗中商讨造反,甚至已经开始联络当地苗民准备起兵。朱徽煠是岷王朱楩第四子,其二哥岷恭王朱徽煣嗣父位,算来他只是个郡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