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尘埃定(第2页)
徐珵有些诧异,以为是朱予焕打算爱屋及乌,让周能如同当初的孙家一般,有个一官半职。
“自然是有的。”
朱予焕满意地点点头,道:“那正好,把他和贵妃的弟弟拉到国子监,读书骑射一个都不要落下,隔段时间便好好考校一番,结果呈到韩桂兰那里,定期向朕汇报。”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对朱予焕的意图有些困惑。
周能是个庄稼人出身,学这些又有什么用?
“昔日英国公在国子监与众人吟唱《鹿鸣》,是为一桩美谈,这样的好事,怎么能让贵妃娘家错过。”朱予焕面容和蔼,道:“如今先拿周家试试手,看看成效,若是结果不错,以后皇子、公主、世子、郡主等也要如此,平民百姓家中勒紧腰带也要供一个读书人出来,天潢贵胄只知骄奢淫逸可不行。”
朱元璋当初吃过不少苦,对于子孙后代的管理都极为宽松,也十分舍得为后代出血。到了朱棣这里,有了自己靖难的事例,朱棣对于削藩一事更是看重,不仅要削减护卫,对藩王及其子孙后代的素质也一并削弱。
用两个字概括朱棣的削藩计划核心之一,“养废”。
藩王的子孙后代虽然也会读书识字,但被禁止从事其他工作,这样混吃混喝的生活乍一听不错,但对于没有继承王位的藩王旁系后代来说就很痛苦了。
他们只能等朝廷将禄米发给藩王,藩王再从中分出少部分给旁支,至于具体怎么分,全看这一任藩王的良心如何。
因此血缘关系越远,待遇越差,但身为皇家血脉,这些人又无法通过劳动来换取报酬,随着时间,这些人的日子也越过越差,若是继续发展下去,饿死街头也是难免的事情,而拥有分配权的藩王则是个个肥头大耳、脑满肠肥。
朱予焕对于养猪没有任何兴趣,如果不是考虑到一夕改变众人难以适应,她恨不得把各地的藩王全都赶出去找个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