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废皇帝
大同的事情已经基本解决,朝中还有一堆事务等待皇帝处理,朱予焕当然不能继续在边境逗留。
当然,对于朱予焕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带上袁彬和哈铭,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好好转述一遍,顺便告知大臣们一个“好消息”。
宣宗章皇帝最疼爱、最信赖、曾经精心培养的继承人成功成为了瓦剌的带路党,并且大概率参加了也先组织的侵犯大同计划。
不仅朱予焕在考虑这件事,徐珵在京中也没闲着,暗中为陛下的下一步做准备。
锦衣卫指挥使徐恭仍在收集王振党羽相关的证据,已经有了基本的结论,所谓“墙倒众人推”,不少官员为了自保纷纷积极检举,王振的名声臭得比谁都快。
但光是如此还远远不够,起码要让某些再也回不来的人也承担起责任。
因此在朱予焕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徐珵便已经私下联络了好几个官员,这些人不是与他交好,便是在徐珵入阁后有意依附于他,若是将来犯了什么事,也能如同彭德清一般平安抽身。
他们都是苦读多年入朝为官、经营多年才有了今日的地位,想要将正统年间的朝廷环境写成“风雨飘摇、一片黑暗”轻而易举。
只是朱予焕也曾辅政正统,尽管只是起到过渡的作用,但若是骂得太过分,难免会牵连到皇帝。
若是惹怒了皇帝,事情恐怕会更加麻烦。
徐珵难免有几分投鼠忌器之意。
他好不容易混到今天,不想因为一点小事就失去自己刚刚到手的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
反正文章他都已经让人准备好并且审过了。
一切只能等皇帝回来决断。
而班师回朝的朱予焕显然和徐珵心意相通,成功带回了当初和朱祁镇一起被俘的袁彬和哈铭,这两位可是众目睽睽之下回到大明的俘虏,亲眼见证了前任皇帝卖国求荣的行径,可谓是最佳人证。
一时间朝野内外风云变化,群情激愤,徐珵立刻抓紧时间让人上书,在他的带动下,众人立刻群起而攻之。
在土木堡之前,朱祁镇的形象至少还算是正常君主,但有了这回事,加之他本人随着也先败走,这辈子大概是再也回不来了,如王竑这样的激进派,立刻上书痛批正统年间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