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小犹豫(第2页)
她这一番话也算是给了李安一个台阶,众人也都纷纷应是。
其实朱予焕让他们提防缅甸等国还有一个理由,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缘由不好和她们说明。
自从朱瞻基撤交趾,大明在西南的国威也所剩无几,于这些小国而言,即便大明打败了他们,也没办法在这样的环境下永久控制他们,不用说大明内部还有农民起义、土官作祟,北边有日渐强盛的瓦剌,没办法如当初朱棣那样日复一日地投入大量资本进入安南。
只要到时候明军一撤,以麓川为例,只要思任法活着,总有“春风吹又生”的那一日。
不管是王骥蒋贵也好,还是李安也罢,仍旧坚信大明在周边各国依然有着绝对的威严和统治力,但事实就是停止下西洋、撤出安南,让大明在周边国家眼中从帝国形象退化成了外强中干。
这些政策在当时是有利的,但随着时间的发酵,消极的一面也逐渐暴露出来,只是现在人们看来不过是小事而已,但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足以发展成可怕的顽疾,逐渐拖垮这个国家。
如果可以,朱予焕也希望能够将麓川纳入大明版图,只要长久驻扎、好好开发,这块土地总能有所收获,但大明内部的土官还没有处理完毕,更不用说控制外国了。
况且麓川的环境确实太差,不便大明的官员治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办法回收成本,有这个人力资源不如先将国内的云南、广西和贵州等地理顺。
所以战后麓川的处置,宽容一点的做法便是将被麓川侵占的云南布政司和土官的土地抢回,并且把思氏一族赶尽杀绝,另立一个听话的麓川国王,如此一来可以暂时平息西南边患问题。
至于要不要再打麓川,那就看之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了。
朱予焕和王骥交换了一个眼神,王骥便开口道:“既然大军要兵分三路,总该有个分工,蒋将军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