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回到长安(第2页)
就在这时,有人惊讶地发现这条白色长龙与那只巨虎竟朝着皇宫的方向疾驰而去。
这一发现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更大规模的轰动。百姓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跟随着它们的轨迹一同向宫门靠近。
没过多久,一龙一虎便抵达了朱雀大街的尽头——承天门。
它们缓缓降下身形,落在了承天门前宽阔的广场之上。
紧接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只见这一龙一虎齐心协力,将数百个硕大无比的箱子稳稳地放置在了广场中央。这些箱子排列整齐,看上去神秘而庄重。
完成任务后,那条白色长龙和巨虎竟同时张开嘴巴,发出清晰可辨的人声:
“小白龙,寅将军,携灵山雷音寺真经,求见大唐皇帝陛下!”
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
此时此刻,时光已悄然流转到了贞观二十三年。
距离当年李泰和唐三藏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已然过去了整整十年光阴;而上一次李泰匆忙赶回长安至今,也已有五个年头。
这段岁月里,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尤为不幸的是,长孙皇后不久前刚刚离世,这对唐皇李世民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他因爱妻的离去悲痛欲绝,以至于一病不起,无法处理朝政之事。
于是乎,整个朝廷上下大大小小的事务皆交由太子李治全权负责,代为监国。
当李治听闻有真龙降临人世,并携带众多箱子在承天门请求面见大唐皇帝时,不禁大吃一惊。
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率领着满朝的文武群臣匆匆忙忙地赶赴承天门,想要一探究竟。
一路上,李治的内心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不停地翻滚着各种思绪和猜测。
那神秘出现的一龙一虎究竟怀着怎样的目的?
而它们带来的那些装满真经的箱子,又与他那位足智多谋、深得父皇宠爱的四哥李泰有着何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回想起曾经在武媚娘的协助之下,他成功地击败了二哥李承乾,不仅让李承乾失去了尊贵无比的太子之位,最终更是惨死于狱中。
也正因如此,李治才得以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太子宝座。
然而,只有李治自己心里最明白,如果四哥李泰当真下定决心要与他争夺这至高无上的皇位,那么以自己目前的实力而言,可以说是毫无胜算可言。
倘若这些源自于遥远西方灵山的珍贵真经,果真是四哥李泰费尽心思所求而来的话,那么凭借着这份取得真经的巨大功劳,只要父皇能够康复如初,重新执掌朝政大权,恐怕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改变主意,再次册立李泰为太子,让其接管整个庞大的大唐王朝。
想到这里,李治不禁感到一阵深深的忧虑和不安笼罩心头。
当李治来到雄伟壮观的承天门之外时,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一龙一虎所吸引。
尽管他努力保持镇定,但内心深处仍不禁涌起一丝恐惧。然而,身为大唐太子的尊严与责任让他强行撑起勇气,缓缓开口问道:
“二位神兽,不知你们远道而来我大唐究竟所为何事?
还有那所谓的灵山真经又是什么宝物呢?”
站在李治面前的小白龙和寅将军同样感到十分诧异。他们原本以为眼前之人便是大唐皇帝,却未曾料到竟是一个如此年轻的孩子。心中暗自思忖道:
“之前李泰殿下明明告诉我们大唐皇帝是他的父亲,怎会变成这般模样?看来此事还需先问个明白才行。”
想到此处,小白龙和寅将军身形一晃,瞬间化作人形。只见二人恭敬地向李治行了一礼,而后齐声问道:
“敢问阁下可是当今大唐皇帝陛下?”
李治轻轻摇了摇头,神色从容地回答道:
“孤并非大唐皇帝,而是大唐太子李治。因父皇近日龙体欠安,所以朝中一应国事皆由孤代为处理。
既然二位带来了这些经书,不妨交由孤待会宫中妥善保管。至于二位贵客,可随侍者一同前往驿馆先行歇息,待明日再行商议如何?”
然而,小白龙和寅将军闻言却是坚定地摇了摇头,异口同声地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万万不可!此批经书乃取经正使魏王李泰殿下特意嘱咐要亲手交予唐皇李世民陛下,他人不得代领。”
一时间,双方陷入了僵局,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起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原本平静无波的天空突然传来一声高呼:
“雉奴?怎会是你在此处?父皇又身在何处?”
这声音犹如洪钟大吕,响彻云霄,瞬间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
李治与群臣以及周围那些好奇围观的百姓们纷纷抬起头来,目光齐齐望向天际。
只见李治正携手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还有沙悟净一同自云端缓缓飘落而下,他们衣袂飘飘,身姿轻盈,仿佛不沾凡尘烟火之气的仙人一般。
那场面实在太过震撼,以至于许多百姓当场便被惊得目瞪口呆,紧接着便不由自主地双膝跪地,朝着天空顶礼膜拜起来,并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高呼着“神仙降世啦!”之类的话语。
李治正站在原地沉思着什么,突然一个声音毫无征兆地传来。那声音就像一道惊雷,直直地劈在了李治的心间。
刹那间,他脸上原本还算正常的血色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抽走一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褪去,转眼间就变得苍白如纸,毫无一丝血色可言。
然而,李治毕竟不是普通人,他的反应堪称神速。就在脸色变化的那一刹那,他已然意识到自己不能让这种情绪表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