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盘算、总结?我总结个毛啊,平趟!(第2页)

 见江夏醒了,急声道:“江工程师,这是处长让我带给您的。”

 说着举了举手上的包裹。

 随后他又从背后摸出个小包,“这也是处长让送来的,说是让您补补血。”

 江夏看着小包里的几颗红枣,嘴巴想骂人。

 “王奎绝对看见我回血了吧!”

 “个浓眉大眼的,真真红底黑心!”

 …………

 厂长办公室,杨佑宁拧着眉头。

 “李老,这其他人员的奖励就这么定了吧。江夏这块咋办?”

 李长福慢悠悠喝了口茶:“好办,在给个身份呗。农业部都能给他下个聘书,我们这就不能了?”

 一提到农业部,杨佑宁一阵头疼。

 “您直说吧,我听着!”

 “研发科那边不是没人了嘛,你把小家伙安到那边,让他自己折腾去。”

 “也不用专岗专职,就是随着他意思自己搞搞研发,顺便车间机器的维修也不能落下,多好的安排。”

 杨佑宁咂咂嘴:“咱轧钢厂还有研发科的嘛?”

 李长福白了杨佑宁一眼,“厂里有什么科室,你居然不知道?”

 “虽然这研发科一直没什么大动静,但也不能说没有啊。江夏这小子有想法有能力,放到研发科正好可以发挥他的长处。而且他还能兼顾着车间机器的维修,一举两得。”

 想到已经调走的那位9级工程师,李长福一阵黯然。

 那位工程师姓宁,曾经在莫斯科大学进修过材料学。回国后被分来轧钢厂,怀着满腔壮志,一连提交了好几个关于材料方面的课题。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课题经费一直没落实。李长福也为此多方奔走,可惜还是徒劳无功。

 没办法,现在的华国穷啊,谁都知道高端材料好,可这方面需要投入的资金,简直海量。现在的华国被另外的大工程扯住了手脚,也只能是保大放小。

 无奈的宁工程师除了仰天长叹,也别无他法。毕竟材料这东西,不是你在纸上写写算算就能成的。

 杨佑宁思索片刻,点了点头,“行吧,那就按您说的办。不过给这小子安个什么名头?副科长嘛?”

 杨佑宁眼神闪烁的看着李长福。

 “不用,江夏走技术线的。行政这方面就不掺和了” 李长福放下茶杯,“这孩子是个可造之材,咱们得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他能放开手脚去干。说不定以后咱轧钢厂还能靠着他搞出些新名堂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