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朱温之死(第2页)
彼时,朱晃病情稍有稳定,正在博王妃子的搀扶下出恭。
忽有宫人奏报,说国师钰澄觐见。朱晃即命请入,隔着纱帘接见钰澄。
“国师回来的正好,朕近来害了病,宫中药师们束手无策,关键时候还得靠你。”
钰澄从袍底取出一个木盒,里面盛放药丸数枚,由博王妃转呈给朱晃,朱晃和水服下,片刻便觉舒爽。
“国师是真神仙呐。”
朱晃心情大悦,又在博王妃子搀扶下坐卧床上,这才询问钰澄来意。
“朕并无征召,国师为何从潞州匆匆赶回,莫非是唐贼难以抵挡,友文叫你回来搬兵的?”
钰澄低着头,眼光斜与博王妃对视一下,然后答道:“非也。陛下勿忧。唐贼虽屡有进犯,幸赖博王英勇,我军连战连胜,还计斩了贼首周德威。博王派臣回来,一是多日不闻宫中消息,特来问安,二是为报捷而来。”
朱晃以及身旁的博王妃,听说朱友文不仅打了胜仗,居然还杀掉了声名赫赫的周德威,当即又惊又喜,难以置信。
朱晃道:“想不到我儿这么行,谁说只有李克用的儿子有出息,我看友文能和李存勖一较高低。”
博王妃伺机伏在朱温身上,语态娇柔道:“恭喜父皇,贺喜父皇,依我看,有了这番好消息,您的病啊明天一下就好了。”
朱晃喜得咯咯大笑,殊不知是钰澄诓骗于他,朱晃在世的三个儿子,正如他自己评价的那样,个个如猪狗一般,岂能建此大功劳。
钰澄见朱温面色稍霁,便欲告辞,临行时,又从袖里取出一件物送给老皇帝。朱晃见那是个一寸见方、一侧刷有白漆的红色木盒,不明用途,便问:“这东西作什么用?”
钰澄道:“此匣内设机关,危急时刻,将白色那边面对来人,轻轻扣动机关,对方必死无疑。陛下可留于枕边,以作防身之用。”
朱晃惊道:“国师言外之意,莫非宫中有人想要谋害朕?”
钰澄轻轻一笑道:“陛下请勿多虑,此亦博王孝心,托钰澄转达而已,贫道告辞。”说罢即架起大氅,飘然而去,而关于朱友珪封锁京城四门的消息,钰澄却对老皇帝只字未提。
转头回到潞城,朱友文一夜未眠,焦急等待着消息。见钰澄回来,朱友文急忙询问情况。
钰澄道:“皇帝身体十分康健,还额外夸赞了殿下镇守潞州,甚有功劳。”
朱友文大喜,转念又生疑问。“为何宫中消息传不出来?”钰澄笑了笑道:“此亦一桩喜事。”
“喜事?”
朱友文一头雾水。
“陛下年事已高,近来欲扶殿下登临储位,又恐钧王引兵在外,得知消息趁机谋反,故而陛下封锁四门,不许消息往来。”
朱友文的眸子瞬时张大:“这是真话?”
钰澄起手合十,答道:“此话出自陛下之口,入贫道之耳,何敢妄言?”随后又躬了下身子,笑道:“恭贺殿下,荣升太子。”
朱友文于是大喜过望,就地命人整顿太子服饰,做起了登基大梦。
另一边,汴梁宫中,朱晃连服钰澄进献的丹药,身体渐有起色,整日与博王妃与众舞姬饮酒作乐,夜夜笙歌,颠鸾倒凤。
原来早在朱晃身体康健时,与儿媳们厮混欢乐,女子们总是寻机吹起枕边风,争着让老皇帝立自己的丈夫为太子。那时候,老皇帝快乐上头,或是惯于信口开河,或是为了搪塞应付,每当有儿媳问起这话,他便一口答应下来。三个儿媳轮流侍寝,朱晃爬上哪家床榻,便将太子之位许于哪家,太子今日是博王,明天是郢王,后天又变成了钧王,反复如此,倒也平衡。
可现如今,许是因为朱友文战败唐军、杀死周德威的消息讨得朱晃高兴,使老皇帝内心的天平有所倾向,于是近来独宠博王妃一人,至于郢王妃、钧王妃则受到了冷落。
早在钰澄出宫的当夜,郢王府密室烛火摇曳。
朱友珪听了守城官的汇报,忧心忡忡:“如今走漏消息,若朱友文带潞城兵马入京与我争斗,如何是好.......”
心腹韩勐表示道:“请殿下放心,宫里宫外,现今都已是我们的人,真到了刀兵相向的时候,大不了挟持皇帝,写下一纸诏书,就说朱友文蓄意造反,立时收缴兵权,就地绑缚问罪。潞州的将官,大多是陛下亲自拔擢,断不会为了区区朱友文而违抗圣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