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七七家d猫猫

第1620章 独一无二(第2页)

 

然而,商人们不相信,正如类型电影能够摸索出套路,最后形成流水线制作一样,巨星为什么不行呢

 

批量生产类型电影,批量生产超级巨星,这是商人们的终极目标,而八十年代就是这样的一个时机。

 

汤姆-克鲁斯抓住了机会,他成为第一个电影公司和经纪公司联手打造的超级偶像,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准投放市场,一步步打造出他的形象和品牌,如果巨星们是芭比娃娃,那么他就是一号芭比娃娃。

 

当然,汤姆-克鲁斯也知道代价,他必须成为一个符号一个工具一个芭比娃娃,他必须丧失作为自我的存在感完完全全听从摆布,他必须清空自己的灵魂在屏幕内外持续不断地表演观众心目中的形象。

 

再也没有真实可言。

 

 

正是因为如此,汤姆-克鲁斯的情感关系始终不顺利,因为他不能成为自己,甚至忘记了真正的自我。

 

但他成功了,成为好莱坞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尽管从票房成绩来看,威尔-史密斯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汤姆-克鲁斯的业内地位依旧不是威尔能够比拟的。

 

对此,威尔认为,那是因为他的肤色,好莱坞始终在歧视在排挤他;也许,这些想法或多或少是真实的;但真正的内核还是在于汤姆-克鲁斯本身存在的意义,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启发。

 

所以,汤姆-克鲁斯的存在意义不仅仅是超级巨星而已,同时还是好莱坞第一个超级巨星的生产模版。

 

在那之后,汤姆-汉克斯、威尔-史密斯、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朱莉娅-罗伯茨、梅格-瑞恩、布兰妮-斯皮尔斯、后街男孩、超级男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等数不胜数的流行巨星都是在名利场明星工厂里遵照流程打造出来的。

 

金-凯瑞成为两千万俱乐部创始人的背后,创新艺术家也是根据相同模式酝酿、累积、推动,最后抓准机会,量变成为质变,没有汤姆-克鲁斯的成功,金-凯瑞这位喜剧演员绝对没有可能打破行业天板。

 

当然,魅力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运气同样也是,否则,为什么是这些人冒头,而不是随随便便其他人呢马修-麦康纳、本-阿弗莱克、托比-马奎尔、布鲁斯-威利斯等等演员都曾经拥有机会,却遗憾没有能够捅破那一层窗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