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七七家d猫猫

第686章 两种姿态(第3页)

评人却呈现稍稍不同的态度。

 “电影手册”。

 1951年,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Andre-Bazin)在巴黎创建这本全新电影杂志,大力推行“作者论”,坚信电影应该是导演的作品,导演才是一部电影的核心与灵魂;并且在法国电影新浪潮里扮演重要角色。

 短短半个世纪,“电影手册”对整个法国乃至于欧洲影响深远,甚至诞生一个专业名词:

 手册派。

 因为“电影手册”每年都会评选年度十佳电影,但他们和其他千千万万年度榜单不同,坚决拥护自己的品味和审美,拒绝随波逐流,长年以来建立起自己的一种独特审美,并且在全球电影拥有超然的权威。

 也许有人认为,“电影手册”只喜欢剑走偏锋乃至于实验气质浓厚的艺术电影,事实并不然,他们对类型电影也始终青睐有加,电影的题材、类型、是否商业、娱乐价值等等全部不是编辑部评选十佳的标准——

 优秀,才是唯一标准。

 久而久之,世界电影领域里也诞生一批“手册派”导演,也许他们无法赢得奥斯卡,也许他们无法登顶欧洲三大电影节,但依靠“电影手册”的强大影响力,他们的作品依旧能够进入艺术院线、依旧能够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依旧能够持续不断拉到投资继续拍摄作品。

 毋庸置疑,“电影手册”地位超然。

 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位传奇导演,“电影手册”自然不会错过,但一直以来,他们都不太喜欢这位导演,包括“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等佳作都不感冒,他们反而对“侏罗纪公园”赞誉有加。

 而这次,和罗杰-艾伯特稍稍不同,“电影手册”非常喜欢“猫鼠游戏”这部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为之发狂。

 “年度佳作!”

 一如既往地,“电影手册”编辑部对自己喜爱的电影毫不吝啬赞誉之词,以最热情最澎湃的姿态将电影推向巅峰,恨不得所有影迷蜂拥进入电影院进行捧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