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七七家d猫猫

第1157章 收集结局(第2页)

 这,震惊了!

 “怒海争锋”,媒体赞誉如潮宣传铺天盖地的情况下,舞台已经搭好,结果却是哑炮,什么响都没有。

 “蝴蝶效应”,争论、两级、低调、甚至堪称简陋狼狈,排挤和吐槽满天飞,结果却创造历史纪录。

 那么,谁具有票房号召力谁才是巨星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但两部同时间上映的电影却不比较也不行。

 当“怒海争锋”和“蝴蝶效应”选择同一天举行首映式正面死磕的时候,人们绝对没有预料到如此结局。

 但也恰恰因为如此,局势一百八十度地完全逆转——

 票房号召力,一目了然。

 罗素-克劳,正面撞墙。

 安森-伍德,扶摇直上。好莱坞电影公司们纷纷自我检讨:

 “蝴蝶效应”和“与歌同行”一样,这两个剧本都在好莱坞兜兜转转了一大圈,辗转经手的制片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所有电影公司全部都不看好。

 最后,落入安森手里。“蝴蝶效应”顶住差评狂潮的压力,首映周末票房逆袭,这是因为剧本出色还是因为导演优秀呢

 不,全部都不是。

 如果项目本身具有可发展性,好莱坞那么多制片人全部看走眼了吗

 可能性不大。

 最好的解释就是,安森。

 一切源自于安森赋予的魔力,点石成金,变废为宝,一个本来应该丢进垃圾桶的项目,却因为安森的介入而大获成功,这不是巨星影响力还是什么

 第一次,可能是运气——“大象”。

 第二次,可能是巧合——“蝴蝶效应”。

 那么,第三次呢

 当然,这里的第三次不是“暖暖内含光”,这部作品真正具备点石成金能力的,不是安森也不是凯特-温斯莱特,而是查理-考夫曼。

 如果“暖暖内含光”票房能够破亿,那么功劳应该记在安森和凯特身上,这部作品也能够成为“第

三次”;但从整体局势来看,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查理-考夫曼的剧本,一亿美元票房

 哈哈,别逗了。

 所以,“第三次”应该是被无视被鄙夷被吐槽的“与歌同行”才对。

 也许,“与歌同行”无法赢得票房,但这部瞄准约翰尼-卡什的传记电影说不定真的能够在颁奖季杀出一条血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