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每一份功劳都清清白白(第2页)

 两人应声:“诺。” 

 伪装山匪的事情很成功,州口山附近的两个县完全不知十方寨悄无声息易了主。 

 去掉这些插曲,一家人待在十方寨的日子平和又安宁,但同时,唐云也没停止过打探消息。 

 离开建州府城不过十日,州城内就发生了暴动事件,许多人冲进店铺、客栈打砸货物,抢夺粮食,死了很多人。 

 听到这消息后,唐云就庆幸,还好立刻跑了。 

 与此同时,唐云也打探到一些关于忻州的消息。 

 听说忻州饿殍千里,十室九空,有些县已经完全陷入混乱状态。 

 唐云在等,在等一个最佳入伍的时机。 

 其实最好的入伍地点在边境,如庆阳府西南边境的镇南关,以及北边上云府的野台关。 

 边境才是刷军功的最好地点。 

 但大雍朝实行的是屯田制,战时当兵,闲时耕地,士兵这一身份被土地强制绑定,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实际已形成“世代为兵”的状态。 

 更通俗易懂的说法,“兵”这个身份是世袭制。 

 所有的兵之间都相互认识,甚至知道对方的娘爹是谁,家中几口人,娶夫与否,祖辈上有没有出过能人。 

 这种制度既解决兵源问题,又解决粮草问题,同时还能很大程度上限制奸细混入军营。 

 南边镇南关如此,北边野台关也是如此。 

 所以边境平时根本不招兵,同时,唐云也很难随便顶着一个身份混入军队。 

 当然,她也可以随便找到一个士兵,冒领走对方的“世袭兵身份证”,以此来参军。 

 但她终究要恢复自己原本的身份,到那时再追查起她当兵时的身份来源,这会成为她的政治污点。 

 什么?你是冒领的身份?那你冒领的士兵还活着吗?死了?她因何而死?是不是你为了当兵,便随意杀害我大雍士兵? 

 噢,你说那兵是自己饿死的?这样,这事谁看见了?证据呢?有证据啊,那谁知道你的证据是不是伪造的。 

 或者,噢,那兵还活着啊?那这些功劳到底是谁的呢?谁知道你有没有冒领人家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