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薅点经费(第2页)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如果父母都是国家顶级科研人才,将来的后代自然也差不到哪去。

这又怎么能说不是在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丰富基因库的资源多样性呢!

像姜家老大姜蘅那样基因突变、生了对小智障双胞胎的毕竟还是少数。

属于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基因彩票大奖。

绝大多数还是遵循遗传学规律,一代更比一代强,一代更比一代优秀的。

现在姜蕴他们实验室里关了这么多「人才」,要是不加以利用岂不是太过暴殄天物?

因此,姜蕴所在的单位才会每年都对内开展各种交流活动,甚至还设了硬性指标,有些还与科研经费的审批挂钩。

原本是促进同事间友好关系的同时,万一能再撮合出来那么一两对,也算为人类基因做贡献了。

但要么说搞科研的脑子都好使呢。

这个政策第一年刚出的时候,得到了众多科学家们的一致好评,成功成为了他们薅项目组经费时最杰出的一大助力。

想要开新项目了怎么办?找个人搭伙意思两个月,经费拿到手一人一半。

后续研发资金链跟不上怎么办?换个人搭伙意思两个月,经费这不就来了?

比平时一个一个批条子还要简单方便快捷不少呢!

反正他们科研组里别的没有,就是人多,只要你想,没有什么排列组合是干不出来的。

今天你俩一起薅,明天他俩一起薅,真不是吹牛,只要想,他们能连着薅一年排列组合不带重样的!

这项制度才推行了半年,就已经被薅走了十多个亿,就连风评也差点儿被害。

上头这才察觉到不对劲,赶紧叫停了这项制度。

之后又将鼓励机制改为每年的硬性指标,这才有了现在的「催婚」一说。

没了薅经费的后门机会,这些人自然对既耽误时间又非必要的人际交往兴致缺乏。

每年的指标也是想尽各种办法能敷衍就敷衍,实在敷衍不过去了,就自己拉出个组单干。
 

反正科学家的工资高、物欲低,一群人凑一凑也不是不能凑齐前期的实验启动金。

更何况还有姜蕴在组里呢,每年经费拨款就有姜家一大笔补助在内,这回直接直营直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

为了这种事情,姜蕴这两年没少被上面领导叫去谈话。

奈何这人两耳不闻窗外事,油盐不进,说了也白说,依旧我行我素带头冲锋。

本着擒贼先擒王的想法,上头也曾出面牵线搭桥,给姜蕴介绍过几个高学历、高智商、专业方向一致的女性。

原本是希望俩人在一块能有共同话题,不至于让他对这种事情产生排斥心理。

但谁知道,姜蕴最后不但一个没谈成,还把人家姑娘也带得跟工作狂魔似的,每天就知道往实验室钻。

培没培养出来感情不清楚,反正姜蕴最近是不怎么嚷嚷着缺实验室的助手了。

这事还是柏鸢去年回姜家过年时,听大人们唠家常才知道的。

据说女方家里还为此去单位找姜蕴的领导讨要说法。

把姑娘介绍给你们,是想让你们帮她脱单,早日成家立业一年抱俩的。

这可倒好,恋爱还八字没一撇呢,倒先给他们家姑娘撺掇得断情绝爱了。

这找谁说理去!

猖狂,简直太猖狂了!

为着这事儿,单位领导也没少掉头发,更是三天两头的给姜蕴做思想工作。

俗话说苍蝇不叮人但恶心人。

就算姜蕴内心再强大坚定,但也架不住天天都有人在身后跟着逼逼叨,时不时见缝插针提上一嘴,偶尔发满肚牢骚啊!

都耽误他在脑内验算公式了!

因此,柏鸢和裴缙要是能在这个时候来他们学校,加入到他们组的科研项目中,就能帮着姜蕴分担大部分担火力,解决他的燃眉之急。

姜蕴:“你们——”

柏鸢:“我不。”

裴缙:还能这样???

姜蕴:“……”

跟姜蕴这种一根筋的科研大佬说话,必须得一针见血、直接了当的说明自己的意愿和答案,明明白白、清晰准确的告诉对方自己同意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