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小品:坑(第2页)

一个反腐的小品还不够,竟然又来了一个!这是要彻底和反腐干上仗了吗?

简直就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要知道,吴桐可是把《喜剧大赛》给研究的非常透彻的。

从前三期看来,《喜剧大赛》的小品和传统的小品其实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小品叙事内容结构都比较完整,而且多取材于现实生活。

但是《喜剧大赛》的小品类型就比较丰富,甚至他们还演过几个1个演员就演出的小品,这在传统小品中完全是不可能的。

吴桐把《喜剧大赛》里面的小品,自己给取了个名,称之为新喜剧小品。

所以,上一期录制的时候,他就和导演刘旦商量,既然他们在新喜剧小品领域干不过徐腾的《喜剧大赛》,那倒不如彻底走传统喜剧小品这条路子,或许还能另辟蹊径。

所以,导演刘旦才去找到之前那些春晚编剧的关系,要到了好几个春晚作废的小品稿子。本想着就算是春晚作废的稿子,应该也是佼佼者,也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反响,更有可能在《喜剧大赛》这种包围下给突围出来。

但是谁知道,《喜剧大赛》这次竟然也一改之前的风格了,之前就搞起了传统喜剧小品。

先是来了个《虎父无犬子》,探讨了家庭教育问题;而后又来了个《投其所好》,直接把角度转到了反腐的板块,要知道,这种讽刺类的小品,就算在他们蓝台《我是喜剧人》的舞台上,他们都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这第三个节目,他们竟然还是传统喜剧小品,主题依然是反腐的主题,只不过把溜须拍马给转换成了躺平式干部!

他们是……真的敢啊!

吴桐继续看了下去。

此时的他,才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个作品要取名《坑》了。

原来,这个小品的主题就是围绕了一个塌陷了半年之久的大坑展开的。大坑的直接责任人张主任是个躺平式干部,他不思进取,面对工作总是推诿扯皮,所以这个大坑自然一直没有得到修复。

新到任马局长前来调研,张主任误以为她是来解决问题的群众,于是拿出自己惯用的嘴脸,以“协调七八个部门太麻烦”“群众安全意识不足”等借口推诿责任,甚至声称“填坑在领导面前不显功”,将问题归咎于“自然灾害”,试图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