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1002章 一〇〇〇章 去国万里(第2页)

 

周蒙花展开一卷素描,画中野牛奔腾,河谷草浪翻滚,温屿森林郁郁,远山雪顶如画。她声音清亮:「温屿气候如江南初春,鹿群遍野,果木成林,较函馆暖润。试种耐寒稻,七日抽芽,牧牛千头,肉脂日供,建城后,学舍商肆皆备,子孙可安居乐业。」

 

台下民户低语,或惊或疑。一老者裹着破棉袄,拄杖叹道:「牛肉自由,沃土千顷,确是好地!俺在沧州时,哪见过这等丰饶?可温屿两万里之外,去了还能回中土否?」

 

一中年妇人抱子,忧声道:「靖康之乱,俺一家逃至北海道,已无故土。如今再迁,子孙怕连中原话都忘了!」

 

人群中,一名短衫汉子,姓赵,名铁,曾为靖康城破时的厢军,熟知军情,低声道:「诸位莫被牛肉迷了眼!温屿虽好,距中土两万里,蒸汽船单程七十日,风帆船更难返。去了,便是孤悬海外,这辈子怕回不了中原!」

 

此言一出,众民哗然。台上一文吏斥道:「休得妖言惑众!‘美国公’与‘加国公’亲赴新陆,海军炮台守护,萨什利人已结盟,安全何忧?」

 

赵铁冷笑:「公爷们有蒸汽炮船,吾等百姓可有?温屿再好,也是蛮荒,远隔中土,子孙后代,怕连汉字都不识了!」

 

李天佑闻言,面色沉稳,挥手止住文吏,朗声道:「赵铁所言,不无道理。温屿距中土遥远,迁者确难返乡,然北海道非久安之地,耕地贫瘠,冬日断粮。温屿沃土,可养百万民,海军舰队驻守,炮台封峡,五年建城,学舍教汉字,商路通四海。诸位若留,吾加粮一成,固北疆;若迁,赐地三百亩,保子孙富足!」

 

王大虎踏前一步,目光如炬:「靖康流民,携家至北海道,苦耕七载,始知故土难回。温屿新陆,是吾等再造家园之机!‘沧海龙吟号’亲探金砂河谷,萨什利人共食牛肉,盟誓共生。吾封‘加国公’,誓建启门寨,护迁民安居。谁愿随吾,北冥海军保一路平安!」

 

周蒙花柔声道:「新陆虽远,蒸汽船连通,五年后,商站学舍俱备,子孙可学汉字,通海事。吾愿亲赴启门寨,督建码头,教民农牧,保妇孺安康。」

 

台下民心稍动,然议论未止。一青年,姓张,名勇,携妻带子,起身道:「公爷说得好!俺在北海道冻得手裂,牛肉难得一见。若温屿真有沃土牛群,俺愿一试!只是春耕将至,地里活计未完,船何时开?」

 

李天佑颔首:「春耕前,船不强行开。愿迁者,明日赴镇海寨登记,核地契,领农具。首批三船,限三千户,年后启航,避风暴,保平安。」

 
夜幕降临,函馆街巷灯火稀疏,民户围炉商议。张勇一家围坐火盆,妻李氏忧道:「温屿牛肉自由,地广人稀,确是好去处。可赵铁说得也不假,去了便是离了中土,子孙怕忘了祖宗。」

 

张勇咬牙:「北海道冬天断粮,孩子冻得哭。温屿若成新州,俺儿或能读书做官!明日俺去登记,赌这一把!」

 

与此同时,镇海寨内,李天佑与王大虎对坐议事,案上摊开迁民名册,寥寥数百户登记,远未满三千户。周蒙花翻阅名册,叹道:「民心难定,春耕将至,怕三船难满。」

 

李天佑沉吟:「靖康遗民,流离两次,畏迁乃人之常情。温屿虽好,远隔重洋,难怪赵铁有疑。吾等当再宣丰饶,派人入村,述金砂河谷之盛。」

 

周蒙花提议:「可允首批迁民带亲眷探路,五年后若成,许其返乡述盛,定民心。」

 

李天佑拍案:「准!明日传令,各营张贴画卷,海军入村宣示。首批迁民,许带亲眷,五年后返乡述况。春耕前,再募千户!」

 

翌日,函馆港雪霁天晴,海军士卒携牛肉干与温屿画卷,入村宣示。画中金砂河谷野牛奔腾,萨什利人共食鱼汤,启门寨港舰如山,民心渐动。张勇携妻登「沧海飞鹰号」登记,核地契,领铁犁与稻种,眼中燃起希望。

 

然三艘蒸汽船,限三千户,终未坐满,仅募得千八百户,余位空悬。船坞工匠加紧检修锅炉,备煤万斤,待正月启航。函馆街巷,民议不绝,赵铁之言犹在耳畔:「温屿再好,也是孤悬海外,去了,便是永别中土。」

 

而这时的寿春城内,铁路火光闪烁,码头集市人流如织,日月旗迎风招展,然天花瘟疫的阴霾未散。颖州流民携疫南渡,混杂伪齐细作,潜入寿春,引发恐慌。城中工坊与街巷,颖州难民因赤贫与疫病背景,遭市童嘲为「疫人」,工坊谣传「偷煤懒工」,歧视如刀,割裂民心。

 

寿春市长顾昌,面容刚毅,身着灰蓝官袍,立于城衙议事厅,案上堆满难民请愿书与疫区调度图。他召集回春营女医陈妙贞、义军联络人李二狗、明海商会代表朱天权,商讨难民安置之策。顾昌沉声道:「颖州难民,历伪齐掠夺与天花之苦,赤贫无依,寿春若不容,何谈大明四海一家?金陵方首相命融入难民,然歧视不绝,恐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