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967章 乱世牛市

永乐十二年九月初三,金风初至,吴淞江面波光潋滟,薄雾轻笼,掩映着淞北新區混凝土高楼的雄伟天际线。上海自宣和五年开埠,短短八年,已从盐碱荒滩蜕变为明国经济、文化与科技的核心枢纽。

 

此刻,震旦大学迎来第二届招生,金陵至上海铁路开通,「沧海龙吟号」蒸汽船横渡太平洋归来,三重喜讯掀起市场狂热,上海滩的繁荣再度掀开新篇章。震旦大学位于松江东郊,校园白墙黑瓦,玻璃窗映着秋阳,群言馆与知新阁间书声朗朗。第二届招生如火如荼,共录取八百余人,较首届翻倍。其中,旧宋秀才九十人,余为明国各地新式中学毕业生,涵盖工科、财政、宪制、造船、农学与新设的医学系。

 

震旦大学南门前的石板路早早被踩得发亮。u2028今日是第二届招生入学之日,校门口早已排起长队,有身着棉布长衫的寒门学子,也有骑马而来的富家子弟,甚至还有几名身着波斯长袍、头戴红纱的胡商子弟,正兴奋地指着校门上的「震旦大学」四字议论纷纷。

 

校门外,几名报童挥舞着最新的《金陵日报》,高声吆喝:

 

「号外!号外!震旦大学今年扩招至八百人!博士制度明年试行!」

 

「蒸汽船‘沧海龙吟号’横渡太平洋归来在即!南高丽江华租界已设商站!」

 

人群哗然,有人惊呼,有人摇头,更有人攥紧拳头,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校门内,校长赵如松身着灰布长袍,站在台阶上迎接着新生。他身旁,教务大臣李清照正与几名教授低声交谈,目光时不时扫向校门外的长队,唇角微扬。

 

「今年的学生,比去年更不同了。」李清照轻声道。

 

赵如松点头:「寒门子弟多了,胡商子弟也多了……明国的学脉,总算能真正‘通天下’了。」

 

校门口,红纸告示写着「永乐十二年入学须知」,新生鱼贯而入,灰蓝制服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新生中,一名来自厦门的少女林婉清引人注目。她出身渔户,凭明州中学正榜第一考入医学系,手持《人体解剖初阶》,眼神坚毅。另一边,旧秀才张文远,三十岁仍苦读《宪制概论》,誓要从科举士子转型为国会参事。

 

开学典礼在健行堂举行,校长赵如松致辞:「震旦之志,在于点燃明国未来。诸君无论出身,皆为大明公民,肩负天下之重。」

 

九月初九,金陵至上海铁路全线开通,途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全程六百余里,设十二站,由四列蒸汽机车牵引,每日往返运客五千人次。通车典礼在上海南市站举行,市长袁正与工务大臣祖书林亲临剪彩,数千市民围观,孩童挥舞明教旗帜,欢呼「陆地龙舟」。

 

与此同时,上海火车站(位于华亭南市码头旁、今川沙镇位置)更是人山人海。

 

车站外,车头悬挂着红绸彩带,车身上漆着「苏常铁道」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