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940章 大理海权

黎明前的雾气笼罩着腾冲府野人山深处的千年柚木林,孟族伐木工的号子声在山谷间回荡。慕容复站在半山腰的观测台上,手中罗盘指向伊洛瓦底江的支流——他亲自勘定的这条水道,能将整棵百年巨木直接送入伊洛瓦底江,顺流直下仰光。

 

「国师,第七批柚木已捆扎完毕!」工头跪地禀报。

 

慕容复点头,目光扫过那些被藤蔓和铁链捆缚的参天巨木——每一棵的直径都超过六尺,长度逾二十丈,足够做盖伦船的龙骨。这是他在东南亚丛林里寻找了两年的「战舰之骨」。

 

「放排!」

 

随着牛角号响起,捆扎成筏的巨木被推入湍急的河流。慕容复设计的「连环浮筏」结构让这些庞然大物在激流中仍能保持稳定,而沿途设置的「缓冲弯道」则确保它们不会在礁石上撞得粉碎。

 

仰光港——这座新兴的港口城市,原本只是蒲甘南端的一处渔村,如今却因怒江航运的开通,化作「梵天佛国」的海上门户。码头上,竹棚连绵,木屑飞扬,数百名工匠、僧人与傣族力士川流不息,汗水与江风交织,彷佛整座港口都在为某个宏大计划而脉动。

 

慕容复一袭青衫,头戴竹笠,立于码头边的高台上,俯瞰着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他的身旁,段寿辉手持一卷草图,眉头紧锁;杨义贞则抱臂而立,眼神中透着一丝不耐。而不远处,「龙藏尊者」弥迦悉提身披金纹袈裟,坐在一架竹编轿中,低声诵经,却时不时偷瞄慕容复,眼神复杂。

 

波斯船匠哈桑瞪着那张古怪的图纸,胡须颤抖:「这船型……你们从哪得来的?」

 

图纸上的尖底帆船有着明显的地中海风格——高耸的艏艉楼、三层甲板、密集的炮窗布局,正是大航海时代的盖伦战舰雏形。

 

慕容复微笑:「梦里。」

 

实际上,这是16世纪西班牙战船设计,而在五年前他还是澎湖陈少庄主的时候,老对手舟山军已经列装的定海级风帆炮舰,只是将橡木换成了柚木,帆索系统调整为更适合季风的斜桁帆。

 

「这‘龙骨拼接法’……」哈桑指着图纸中央的榫卯结构,「连威尼斯船厂都没这么精细!」

 

「所以我们需要这个。」慕容复拍了拍身旁的铜制构件——那是他让大理工匠秘密铸造的「万向铰链」,能让船体在风浪中更灵活地扭动,避免断裂。

 

哈桑不知道的是,在工坊地下,慕容复还藏着一套更危险的图纸——可拆卸式炮甲板,能让商船在三天内改装成战舰。

 

「国师,这盖伦船……真能如你所说,载千石之重,破万里之浪?」段寿辉指着草图上的船型,语气带着三分怀疑。图纸上勾勒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巨舟:尖底高舷,三桅悬帆,船身修长如梭,却又稳如山岳。

 

慕容复轻摇羽扇,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段将军,今日我借缅北巨木之力,顺江而下,于仰光打造,足以让我佛国联军乘风破浪,直抵天竺洋彼岸。」

 

「可这造船之事,耗时耗力,缅北巨木虽多,工匠却少,况且……」杨义贞冷哼一声,指向码头边堆积如山的柚木与楠木,「这些木头虽大,却硬如铁石,刀锯难入。工匠们连日赶工,已有不少人叫苦连天。」

 

慕容复目光一闪,转向弥迦悉提:「尊者,你可知这仰光港的意义?」

 

弥迦悉提一愣,连忙合十:「国师之意,是否……以港兴教,以船传法?」

 

「正是。」慕容复点头,声音低沉而有力,「蒲甘已定,蒲甘已降,泰国初立,然欲统天竺洋,争霸四海,非有强大船队不可。仰光港乃我佛国之门,盖伦船队则是佛祖之舟,载着《般若正见真经》,将‘新佛’之光播撒至天竺、斯里兰卡,直抵帕拉王朝的圣地那烂陀。」

 

弥迦悉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畏,却又带着几分不安。自从他在掸邦的热气球上险些「圆寂」,他对慕容复的「神迹」既敬且畏。此刻听闻这宏大计划,他只能低声道:「国师之志,贫僧自当追随,然造船之事,需动员缅地僧众与百姓,恐生怨言。」

 

「怨言?」慕容复轻笑,转身指向江面。远处,数十艘竹筏载着缅北巨木,顺着伊洛瓦底江的浊浪缓缓而下。每根巨木长逾十丈,粗如水缸,木纹苍劲,彷佛天皇山脉的灵魂被斩下,化作佛国的基石。「这些巨木,乃天皇山脉之赐,顺江而下,省却万千人力。缅地百姓若知此船队将护佛国、传正法,岂会不从?」

 

段寿辉皱眉:「可这盖伦船的打造,需精熟西洋技艺,缅地工匠多惯于竹舟与舢板,恐难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