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万象叛乱(第2页)
火军总监摩诃因达罗奉命率三千火兵,百门火炮,联合三支步兵军团,共约一万人,自吴哥出发,兵分两路围剿北境象军叛乱势力,矛头直指象军余孽盘踞的蒙罗坡城。
象军世族原盘据山川交错、湿林密布的蒙罗坡高地,地势本利象军作战。但此时火军已掌握明军军法,重行军、快布阵,并备有「地雷雷石」与「炽焰烟罐」,一经接敌即在山道林间设伏,火焰炽烟逼象失控,象军难以再用大象强行冲阵。
摩诃因达罗亲率中军正面压进,由其弟耶输跋摩领左翼军夺取溪谷桥梁,以油火烧断象军退路;右翼火军则自山林潜行夜袭后营,一夜之间焚毁象棚五百,杀象军士卒三千余人,活捉叛军象头人三十七人。
蒙罗坡城中象神大殿高悬「护国之象」神像。毗湿奴跋摩与象神祭司困守城内,仍誓死拒降,囚禁一切主和派,鼓动信徒「护象即是护国」。
摩诃因达罗遂设「火网」之阵,四方以石火铁炮围城,日夜轰击,并以火箭射入「雷磷火瓶」,火毒四起。七日七夜后,蒙罗坡城墙崩溃,象神大殿化为焦土,神像熔毁,叛军溃败,城中哭声遍地。
毗湿奴跋摩纵火自焚于象神殿下,祭司悉数伏诛,高棉象军最后的堡垒自此灰飞烟灭。
战后,苏耶跋摩二世下令全境:废除象军编制,原象军士卒可入火军或农屯,象兽充作劳役,不得再武装;毁象神主祀大殿三十六所,移象骨供奉至「烈火殿」作反思纪念;设「火工司」与「火兵院」,于金边与暹粒设立火器工坊,招募明国、粵南工匠为师;重赏火军将士,摩诃因达罗封为「火武王」,耶输跋摩为「镇雷侯」。
整个高棉帝国进入以「火军」为核心的新军制时代,火器不再是禁忌,而是新国魂的象征。
摩诃因达罗登上烧毁的象神殿残台,看着象神熔化后的残骨静卧在炭灰中,对耶输跋摩轻声道:「昔日象王之国,如今只剩残灰。火虽残酷,却能救国。」
耶输跋摩答道:「我们灭的不是神,是迷信。」
风过,象骨脆响。高棉帝国,终于走向一条与过往迥异的路。
湄公河北岸,云雾缭绕的哀牢山中,象嘶声声,战鼓隐隐。
高棉象军败走蒙罗坡后,部分残部辗转入境孟苏瓦国,由前象军统领悉陀婆罗率领,投奔老王族后裔坎哈·苏瓦那。孟苏瓦本为高棉的藩属,但地处边陲、民风彪悍,信仰混合婆罗门与古巫教,中央鞭长莫及,素来自成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