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高棉出兵
此时,两道使节先后抵达吴哥驿馆,一东一西,恰似两股暗流于此交错。
第一位是征舜燕,身着绯红衣袍,腰佩象牙短刀,气质冷峻又不失风仪。她身为大越国女将,曾任西部蛮里山僚的侬族酋长,后因战功封使节,专责出使南天各国,为大越扩展势力寻求援助。
第二位是万俟卨,宋朝礼部郎中,素以才辩闻名。当初奉命出使大越,代表赵构与北伐越军主帅杜英武谈判割让广南两路以换名义上的称臣抗明,不料被羞辱而归,如今转赴高棉,负责与吴哥修好,共抗大越国占领静江府后可能的继续北上蚕食荆湖南路。
驿馆中,两人首度相会,气氛一度微妙。
万俟卨见是女子为使,颇有不悦,冷笑问道:「贵国礼数,竟容女使?莫非无人可遣,乃使妇人奔走?」话虽酸,语气间难掩旧怨。
谁料征舜燕从容不迫,一语直指要害:「万俟公何必以性别相论?前番失礼宋使者者,乃是李朝残弊之余孽;今之大越,早已改朝换姓。我阮氏取代李氏,诚心欲与大宋共御明寇,重立南北正统。若万俟公仍以旧账执念,岂非偏听偏信、误国之人?」
万俟卨闻言一惊,未料征舜燕言辞利落,竟比大宋朝中老臣还更识大体。她又取出密函,言明阮文成已愿意对宋朝「名义称臣」,只求在广南西路防线不受明军南进压迫。万俟卨稍作沉思,忽然觉悟:原来这征舜燕是来做「双面文章」的,一方面向高棉示弱求援,一方面借此与宋朝修好自保。若他此刻能牵线,使高棉和大越国把明军视作南天共同敌人,不仅可削明国威势,还能为自己雪前耻,立功于朝廷。
于是态度一变,含笑说道:「若阮氏真心称臣,大宋自当重新纳表册封,当日之怨,亦可既往不咎。」
征舜燕一拱手,两人一笑泯恩仇。
翌日,二使共同入宫觐见苏耶跋摩二世。暹粒,金光殿中,烛火摇曳如龙,彩绘壁画映照出战象、神猴与仙女共舞的史诗场景。石柱之间,香烟缭绕,苏耶跋摩二世端坐王座,身披金丝袍,神情凝重。左右文武百官分列殿侧,而正中两位异邦使者,分别自交趾与大宋远道而来。
两人各自陈词,词锋交错:
征舜燕言道:「明军非宋,实乃宋人草寇叛军。今之明国,则是乱臣贼子,自称天命,妄图夺我交趾土地,与大宋毫无干系。」
万俟卨亦附和说:「天朝虽弱,礼制犹存。明国实为劫舟之寇,妄用火器锋芒,不容于天下正统。高棉若与其往来,恐为后患所牵,倒不如与我宋、越两朝联手,同御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