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822章 第八二〇章 下沚江水战(第2页)

 

舟尾旌旗一展,其上书——「大圣天王」,四字森然。

 

暑热未退,洞庭湖畔湿雾弥漫,港汊纵横如蛛网,苇草、沙洲、浅滩、枯树交错其间,凡舟船行至此处,皆如坠迷宫。

 

鼎口,乃沅水注入洞庭之要津,向为水战咽喉之地。是日,鼎澧镇抚使程昌寓率步骑三万,自鼎州南下,水陆并进,试图强行攻入杨幺水寨外围,破其前锋,迫其后撤。

 

然而,当先锋舟队自湘口溯水而上,仅入港十里,忽闻两岸鼓声齐震,水面浮木浮草间,数十艘蓑衣竹篷小舟破苇而出,火箭齐发,倏忽如雨。

 

「中计了!」程昌寓登楼船远望,隐见湖中苇影重重之中,一面巨旗猎猎高扬,上书「大圣天王」四字金漆赫然,正是杨幺亲临前线。

 

湖面西侧,火光乍起,一队由「火须翁黄诚」率领的火筏军自后汊突至,数百只扎木为舟,涂以桐油,引火而冲,竟不惜自焚船毁也要撞击宋军主舰。

 

「火筏来袭!快调转!」程昌寓大惊失色,急令主舰避让,然晚矣,前方三艘中型战舰已被撞成焦骨,火焰吞舟,船员纷纷跳水逃生。

 

此时,角木蛟周伦率水军数千,从北岸小湾突然冲出,攻其侧翼,宋军水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

 

岸上步军亦遭伏击,亢金龙夏诚伏于苇间山岗之上,发动突袭,砍断水陆联络索道,宋军溃不成军。

 

日暮时分,风急雨骤,黑云压湖,程昌寓在残军簇拥下狼狈撤出,亲信折损过半。自立军旗毁于火中,兵士士气低落至极,退守鼎州城不敢再战。

 

鼎州东郊,沅水岸边,营寨残旗半卷,士卒披甲而坐,面色晦暗。

 

程昌寓负手立于帐前,望着远方水天一色的洞庭湖,心中怒火翻涌难平。

 

他从未想过,一支朝廷正规军,在兵甲充足的优势下,竟会于水口之地,被一群乌合之众——大楚义军——狠狠挫败。

 

「大圣天王杨幺,果非等闲。」他咬牙喃喃,指尖紧扣帛卷地图。图上点点红墨,标记着义军在港汊密布的龙阳水寨四周布防要点。岛屿星罗棋布,水道盘根错节,十里之内可藏船百艘,进退自如——更有一人,令他恨极。

 
「万能手高宣。」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语气中带着屈辱与忿恨。

 

正是那位曾任义军造船营头目的楚将,熟稔木工巧匠与水战机关。鼎口之战时,高宣所设计的「翻水叉」与「横帆冲船」,利用洞庭湖特有风潮,激起沅水逆波,令官军战船倾覆者三十余艘。若非此人,败局未必如此之惨。

 

可这日夜骂在口中的人,竟也来到了程帐中。

 

那日黄昏,斥候送来一人,满身湿泥,身背木匣,一进营帐便单膝跪地,口称:「草民高宣,愿为官军效力。」

 

程昌寓未即应。只冷冷问:「你弃楚来降,莫非想骗我第二次?」

 

高宣抬头,不卑不亢:「高某在楚营为人所忌,杨幺宠信黄诚,不听吾言,图空城之势,实无远图。程公若疑我,且看我所带之物。」

 

言罢,掀开背后木匣,取出一卷战船图样。

 

那是一艘用木质机关脚踏轮轴驱动的大型机轮船,可逆风顺水行驶,免受风潮所控;船底有三层骨架结构,兼容火器、弓弩与撞桩;其核心为两侧踏轮,与船员配合动作转动水桨,堪称水战利器。

 

程昌寓手执图样,良久未语。

 

这正是他梦寐以求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