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第八一〇章 粤东归明
「明军兵临城下,我等如何应对?」他环顾四周,却见手下皆低头不语。
这潮州,地处粤东,辖下有潮阳、海阳两县,重要据点有海门寨、丰济银场、三河口盐务。然而,守军不过五千,且多为当地团练,战力有限。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陈继宗心知不敌,唯一的希望就是向广州方向求援,但广南西路已失,东路也群龙无首,谁能来救?
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潮阳县令徐秉忠带领千名民壮,固守潮阳县城。海阳知县冯善昌率五百守兵,扼守海阳县,作为潮州府的第一道屏障。海门寨守将卢天培驻守海门寨,防备明军海上来袭。丰济银场主事张鸿儒负责守护银场,确保财税不被劫掠。三河口盐务官蔡昌达设法保护盐场,维持当地供给。
布置已定,陈继宗深吸一口气,知道这一战,潮州必将血流成河。
七月初五,明军先锋部队抵达潮阳县城,明军先锋——第二十三师师长杨勍,率军五千,自漳州南下,于清晨抵达潮阳。此时,潮阳县令徐秉忠已率千名乡勇守城,并在城墙上高喊:「我等受命于宋朝,绝不降魔!」
杨勍哈哈一笑,朗声道:「汝等可知,赵构小儿已下诏割广南二路予交趾寇,宋廷已不视此地为疆土!如今大明王师前来,非是征战,而是收复失地。汝等再负隅顽抗,便是自取灭亡!」
徐秉忠大怒,命令守军放箭,但潮阳县城不过是个小县城,城墙低矮,守军军心不稳。杨勍见状,立即命令攻城:第一团步兵抬云梯强攻东门、第二团火铳手居中压制守军、第三团骑兵绕城西侧,封锁退路
不到半日,潮阳县城陷落。徐秉忠被俘,其余守军多弃械投降。杨勍进城后,安抚百姓,并立刻派出斥候侦查海阳县的动向。
七月初七,海阳知县冯善昌得知潮阳已破,顿时慌了神。他本意抵抗,但城中百姓得知宋廷已割地,不愿为一个注定失陷的官府送命,纷纷劝降。无奈之下,冯善昌率军五百,开城迎降。杨勍轻取海阳县,兵锋直指潮州府城。
然而,海门寨却并不如海阳一般轻易屈服。
海门寨,位于潮州东南沿海,是重要的海防据点,守将卢天培虽兵力不过三千,但却是忠义之士,誓死不降。
明军水师由第十九师师长丁朝佐统领,自泉州南下,于七月初十抵达海门寨外海,发起进攻。
卢天培率军凭借海寨高墙和火炮坚守,双方激战三日,海门寨屹立不倒。七月十三日,吕师囊亲自登舰督战,下令使用火攻——明军水师趁夜放火船冲击海寨,火光冲天,潮州沿海百姓遥望皆惊。卢天培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海门寨遂破。
丰济银场,是广南东路最重要的银矿之一,朝廷岁收白银上万两,然而银场主事张鸿儒并无战力可言。明军攻陷海阳后,银场矿工已心生动摇,纷纷逃散。七月十五日,张鸿儒在明军尚未到达前,便率领官员弃城而逃,丰济银场无一兵刃之伤,落入明军手中。
三河口,乃广东东部最大盐场,官盐税收重地。守将蔡昌达见各地皆已失陷,遂命令盐工拆毁盐场,焚烧仓库,随后率残兵退往广州。明军虽未能保住全部盐场,但仍夺取三河口主仓,接管盐运体系。
潮州知州陈继宗眼看各地尽失,终于无力回天。他本想固守府城,但城中百姓已然倒向明军。七月二十日,潮州城内爆发哗变,百姓打开城门,迎明军入城。
杨勍率部进驻潮州,吕师囊亦自泉州赶至,正式宣布潮州归入明国版图。至此,广南东路大势已去,广州危如累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