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811章 第八〇九章 未来之路(第2页)

 

「当然。」方梦华抬起头,目光淡然,「想要不挨骂,就得老老实实地把脚一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等着他们来指点江山。可要真是这样,永乐二年,帮源洞一切就已经结束了,哪还会有今日的大明?」

 

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像是一柄刚出炉的利剑,透着炽热的锋芒。

 

吕将猛地一拍桌子,瓷杯中的茶水被震得微微晃动:「圣姑说得对!他们不过是想用这些鬼话动摇军心,逼着我们按他们的规矩来走!可真要听他们的,我们还能有今日?」

 

「孔家庄那边,不能让他们太得意。」方杰沉声道,「此地离兖州不算远,要不要让人去敲打敲打?」

 

「当然。」方梦华点头,「但不急着动手,先把证据收集全了,把他们各种有的没的龌龊事一并翻出来。兖州的学宫里,总有几位自诩公正的老夫子,等我们把真相摆到他们面前,看他们怎么个说法。」

 

吴加亮哈哈一笑:「还是主公厉害,既然他们喜欢造谣,那咱们就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脸。」

 

方梦华端起茶杯,微微一笑:「与其跟他们辩解,不如让他们无话可说。」

 

雨后的天色渐渐放晴,远处的睢水仍在汹涌奔流,裹挟着黄河挟带的泥沙,将下游平原变成一片泥沼。站在亭内的几人,视线落在桌上的地形图上,沿着黄淮交汇的泛滥区一路望去,尽是泥泞的废墟和被冲毁的道路。

 

方梦华轻轻叹了口气:「这一仗,从春夏打到现在,淮北本就多雨,到了汛期,更是处处成泥塘,连军队的后勤调度都成问题。明明离淮水不过数十里,运粮的车队却陷在泥里一寸寸挪动。」

 

她目光一转,落在地图南端的江南地区,手指划过一条细线,缓缓道:「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把‘慈余公路’的经验推广到全国。」

 

吴加亮一愣:「慈余公路?」

 

方梦华点头:「永乐二年,达蓬山寨在慈溪、余姚一带修了一条石基水泥路,并配套了驿站、维修点,作为明州越州商道的一部分。事实证明,即便是民间运营,这种道路依然大幅提升了交通效率,减少了雨季损毁问题。」

 

吕将摸着下巴思索:「圣姑是说……把这种路修到整个淮南?」

 

「不止淮南。」方梦华微微一笑,「既然要修,就要一步步连成全国路网。」

 

众人彼此对视,心中震撼——修路向来是耗时费力的苦差事,尤其大江南北地势不同,成本和工期都是难题。可他们也明白,眼下的明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仅仅盘踞浙东的山寨政权,而是一个真正需要稳定根基的国家。

 

「不过,」她话锋一转,神色郑重,「除了公路,我还想推动另一件事。」

 

她在地图上点了一下,从金陵一路向西南,指向太平府(今安徽当涂一带)。

 

「我们,要开始铺设铁路。」

 

清凉亭里一片沉寂。

 

包完、吕将、吴加亮三人面面相觑。

 

「主公,妳说……什么?」吴加亮迟疑道,像是没听懂这个词的意思。

 

「铁……路?」吕将皱起眉,「妳是说,用铁……来修路?」

 

「可铁是要打成甲胄、兵器的啊,哪有多余的去修路?」包完疑惑道。

 

他们虽然经历了明国的诸多新政,但听到这个提议时,仍然有些跟不上思路——这不仅是个概念上的问题,更是对「铁」这种珍贵资源的认知冲击。在宋朝,铁始终是国有严控的战略物资,甚至铁锅、农具都要严格管理,而如今,竟然有人说要用铁来铺路?

 

「是的,就是用铁来铺路。」方梦华目光灼灼,「我们开年时已经在马鞍山建立了高炉炼铁厂,铁的产量远超往昔,过去的‘稀缺资源’,现在可以用得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