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784章 两线危机(第2页)

 

汉军旗副将韩彦端上前抱拳道:「详稳,我军虽兵少,但城墙坚固,鞑靼人虽强,未必能一时破城。」

 

乌库哩德济叹了口气:「但这只怕是一场死守之战。传令下去,全军不得懈怠,若城破,杀敌到底!」

 

城内的百姓躲在屋舍之中,窃窃私语。有人收拾细软,准备随时逃难,也有人跪地祈祷,希望金国的援军能够及时赶到。

 

夜风凛冽,寂静的净州城外,突兀地响起了一声凄厉的狼嚎。紧接着,数百支火箭腾空而起,拖着长长的火尾,狠狠砸向城内。顿时,净州的房屋燃起冲天烈焰,火光映红了整个夜空。

 

鞑靼骑兵挥舞着弯刀,咆哮着冲向城墙,攻城梯架起,骑兵们奋不顾身地往上攀爬。

 

「放箭!」

 

城头的金军拼命反击,弓弩手如雨点般射出箭矢,鞑靼士兵惨叫着跌落城下。然而,蔑兀真早有准备,他派遣了一批善于爬城的勇士,借助夜色攀上城墙,杀入守军阵地。

 

喊杀声震天,血光四溅。乌库哩德济率亲兵拼死抵抗,但面对如潮水般涌入的敌军,他很快便意识到——城,守不住了!

 

黎明破晓,净州城内尸横遍野。乌库哩德济战至最后,被鞑靼勇士乱刀砍死,金军溃散,百姓哭喊逃窜。

 

蔑兀真骑着战马缓缓踏入城内,俯瞰着满地血迹。他目光一沉,挥手道:「所有降兵,收编。敢反抗者,杀无赦!」

 

「百姓呢?」副将问道。

 

蔑兀真冷冷一笑:「愿归附者,送往高昌城或可敦城;抵抗者……一并处理了!」

 

在他的示意下,鞑靼军开始屠杀顽抗的女真和汉旗平民,净州彻底沦为一座血色之城。

 

两日后,天山县的援军姗姗来迟,却在远处望见净州城头飘扬着鞑靼的狼头大旗。他们知晓大势已去,遂不战而退,任由阴山北麓沦入鞑靼之手。

 

蔑兀真站在城头,遥望南方,轻声道:

 
「净州已破,天山县……也撑不了多久。」

 

他知道,金国北疆的屏障,已经开始崩塌。

 

烈日悬挂在西域的苍穹之上,高昌城的城墙在阳光下映出厚重的阴影。作为西辽在西域的重镇,这里驻扎着耶律大石的亲军,丝毫不敢懈怠。

 

今日,一队风尘仆仆的使者骑着汗血宝马自城外疾驰而来,在城门前勒马停步。领头者从怀中取出一封文书,交给守卫:「速报成吉思吾皇,鞑靼蔑兀真可汗奉上战果。」

 

守军不敢怠慢,立刻将使者引入宫中。

 

耶律大石身着辽制黑金相间的袍服,端坐在龙椅之上,双目深邃,望向殿下的使者。他的身旁,辅政皇后萧塔不烟与宰相萧斡里剌静静地站立,等待着使者的回禀。

 

使者跪下,高声禀道:「陛下,蔑兀真可汗剿灭耶律余睹,并将此叛辽之贼斩杀示众!如今叛贼首级已送到高昌城,请陛下过目!」

 

一名侍从上前,揭开使者携来的锦盒,露出一颗已经风干的首级——正是耶律余睹。

 

那张脸已经变得灰白干瘪,双目圆睁,死不瞑目,仿佛仍残存着逃亡失败的惊恐与悔恨。

 

「叛贼伏诛!」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声议论。

 

宰相萧斡里剌目光冷然,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耶律余睹当年勾结金贼,引女真入室,致使大辽五京尽失,社稷倾覆,今朝被斩,正是天道昭昭。」

 

皇后萧塔不烟亦是面色肃然,缓缓道:「陛下,当年先主(耶律延禧)无能,容忍此獠叛乱,终酿成大祸。如今金贼横行中原,此贼身死,正可告慰东方旧臣与大辽亡魂。」

 

耶律大石端坐不语,神色平静,但深邃的目光中却透出一丝复杂之意。

 

他记得,这个耶律余睹,曾是他的族人,是昔日的大辽国舅。但正是此人,当年背弃大辽,率部投金,使得女真人长驱直入,辽国疆土四分五裂。

 

当时,他尚在燕京南拒宋军北抗金军,又遁入西北可敦城苦战,奔走草原,开拓西域,率残部建立西辽。而耶律余睹,却跪在金国十旗前,献上五京,换取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