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780章 南国野望

天顺二年四月的大越国升龙(今河内)皇城之内弥漫着肃穆而紧张的气氛。

 

大殿之上,皇太后杜倚兰端坐在御座旁,身着凤袍,神色端凝。年幼的皇帝李阳煥则坐在她身侧,目光炯炯地望着下方群臣。他虽只有十二岁,但自幼聪慧,对北方局势已有所耳闻,此刻正竖起耳朵听着群臣的议论。

 

殿中最年长的一人——耄耋老将侬宗亶,须发皆白,但腰背依旧挺直。他的目光深邃,似乎透过大殿,看到了五十年前的富良江之战,听到了「南国山河南帝居」的豪言,那场大胜令大越安然度过了半个世纪,但如今局势已然不同。

 

杜太后的面首,人称大越嫪毐的枢密使杨嗣明轻咳一声,率先开口:「北方之变已成定局,辽亡、宋弱、金强,明国又趁势崛起,如今这片天下已不再是当年的宋辽争霸,而是四方纷争。臣以为,大越当速定方略,以防祸乱南下。」

 

「何须防?」被提拔为殿前大将军的国舅杜英武昂然道,「金人强大,可北方距离我们何其遥远?倒是那明国,近年举兵甚锐,连刘豫这等宋人都被其逼得投敌,此国不能小觑。」

 

顾命大臣刘庆覃摇头道:「明国虽新立,但看其法度严明,所到之处不掳掠、不妄杀,且推行新政,与那北方胡虏金人不同。依臣所见,明国并非我们的敌人,反倒是日后或可联络之对象。」

 

杜英武皱眉:「联络?当年宋越交战,他们不也信誓旦旦,说要护我大越为藩国,结果却依旧兵锋南指?明国再好,也不过是北朝遗脉,岂能轻信?」

 

侬宗亶沉默良久,忽然叹道:「昔日吾王亲征,方有富良江之捷。然今日北方巨变,天下再无旧日之局。」他看向杜倚兰,语气深远:「太后,若要保大越之安,唯有谨慎观变,而不可轻动。」

 

杜倚兰颔首,她虽非行军统帅,但她深知,任何决定都关乎大越的命运。她缓缓道:「诸卿所言皆有理。北方诸国,我大越暂且不必介入。但宋国余军仍据荆湖,若日后战火南移,我们当如何自处?」

 

杨嗣明沉吟片刻,道:「若明军果真入主南方,则当权衡轻重,或结好,或示强。但若金人南下,则当立刻集结兵力,以防侵略。」

 

杜倚兰轻轻点头,目光看向年幼的李阳煥,神色坚定:「无论如何,大越必须立于不败之地。」

 

此时,远在北方的烽火,已在遥远的大越国投下暗影。群臣分列两侧,争论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

 

「时机天予不取,能行吗?」阮知敬声音洪亮,目光灼灼地扫视四周,「各位莫忘了,大越当年不过一个偏安南隅的静海军节度使,可为何能立足于此?当年吾主英明,借宋夏交战之际北伐,才有今日的大越国土。如今北朝不稳,荆湖震荡,广南一带孤立无援,正是我大越光复旧土的天赐良机!」

 

「不错!」阮功高附和道,「秦人赵佗入主交趾时,南岭即已是我大越之边界,后来征氏姐妹没有阻挡汉人把这里占为其交州忍辱近千年,二百年前五代十国大乱我芒族终究只从汉人手里拿回这一隅之地,今日若能恢复旧土,岂不正是顺天应道?况且宋人已是困兽,江南又有明国掣肘,金人遥远无暇,正是我军北进之良机!」

 

一旁的杜英武目光炽热,摩拳擦掌:「再者,我大越殿前军将士早已跃跃欲试!诸位可知,自从五十年前富良江大捷之后,北方边境上再无大战,如今年轻将士们空有武勇无处施展,若不趁此战机磨砺大军,未来如何守国?」

 

武将们纷纷点头,目露兴奋之色。

 

然而,在他们对面,黎道然冷哼一声,摇头道:「当年我大越能胜宋军,并非仅凭军力,而是因其朝堂动荡、军心不稳。但今日呢?若我们轻举妄动,倘若北朝缓过气来,岂不是又要重演昔日熙宁危机?再者,广南二路民风早已与中原相异,百年未归,岂能说收回就收回?」

 

「不错!」阮文成亦道,「五十年前我们跟宋人喊的是现在的边界『截然定分在天书』岂能出尔反尔?若我大越北上,须有万全之策,否则不但吞不下广南,反惹北朝余孽与明国联合,我国虽强,岂可力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