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775章 出使西域

黄沙扑面,兴庆府宫城内,西夏皇宫的大殿内,李乾顺端坐在王座之上,缓缓展开那份来自东南明国的国书。他目光扫过纸上的文字,嘴角微微扬起,脸上浮现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扬州之战,竟然折了金军一个整编旗……」

 

殿内群臣听闻此言,皆面露惊讶之色。金国如今势大,连大宋都被其摧枯拉朽般击败,一个新兴的东南政权竟能让金军吃亏?

 

李乾顺心中暗自思索:这明国虽远在江南,但能在女真铁蹄下生存下来,甚至打败金军,着实不同寻常。不过,这与西夏关系不大——明国的敌人是金国,不是他李乾顺。

 

他慢悠悠地展开国书,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尤其是那一句——「永乐之治,普天之下皆可为友。」

 

李乾顺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当年登基时,赵佶还在东京开封花天酒地,谁能想到短短数年,大宋的大半壁江山已然易主?更令他惊讶的是,这个「明国」居然能在扬州全歼金军一个整编旗。

 

坐在下首的西夏左相梁乙埋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沉默:「陛下,这明国远在东南,兴兵北上尚不现实,如今不过是想在金国背后添些麻烦罢了。」

 

李乾顺笑着点头:「正是。」他将国书递给梁乙埋,随即看向殿下那名身穿黑色锦衣的使者。

 

「光明右使?」李乾顺缓缓念出邓荣的教职称号,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他知道明国出身摩尼教,听闻他们沿用了「左右光明使」的称号,这位胡僧显然是其中一位高层。

 

邓荣微微拱手,不卑不亢:「大夏皇帝陛下,吾主明国首相方梦华愿与贵国友好往来,共商大计。」

 

李乾顺嘴角微微一扬。他当然知道,眼前这个使者不仅是明国的开国公,还是明教的光明右使,代表着东南那个新兴国度的真正权力中枢。他笑了笑,悠然道:「贵国远在江南,与我大夏相隔数千里,能有什么大计可商?」

 

邓荣微微一笑,朗声道:「陛下,天下之势,并非永远由强者掌控。数年前,女真人尚在白山黑水之间,宋金未战时,谁能想到今日局势?而今,金国虽盛,却并非无懈可击。」

 

他语气一顿,目光炯炯地望向李乾顺:「陛下如今不能不察——金国已然是北方之主,可大夏却至今未分得半点实惠。」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微微一滞,众臣心中各有思量。

 

李乾顺将国书递给右相高永能,悠然说道:「看来,这明国倒有些意思。」

 

高永能接过国书,看了一遍后皱眉道:「陛下,明国虽在东南,但其势力正不断扩张。若其稳固江南,恐怕日后未必对我大夏无所图。」

 

「哈哈,高相多虑了。」李乾顺笑道,「明国要稳固江南,少不得要和金人长期对抗。我们和金国接壤,按理说应当站在他们那边,但眼下金人对我大夏可是毫不客气。」

 

他冷笑一声,目光中透着一丝怨毒。

 

去年,西夏趁宋朝溃败,攻下了镇戎城和平夏城,本以为能趁乱捞一大笔,结果金国根本不给面子,不仅将西夏视作附庸,还对边境虎视眈眈,甚至逼迫他交出河西的税赋作为「贡品」。

 

「金人占了宋朝西北五路,却不愿分我大夏一杯羹。」李乾顺冷哼道,「而明国却能在东南挡住金军,若能借此牵制金人,未必不是好事。」

 

「陛下的意思是……」高永能迟疑道。

 

李乾顺眯起眼睛,缓缓道:「我大夏不必与明国结盟,但可以与之通商,甚至暗中交换些许情报,令金国无暇西顾。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安稳发展,待局势有变,再择良机而动。」

 

高永能略一沉吟,点头道:「如此,倒也能左右逢源。」

 

李乾顺转向邓荣,面带微笑道:「邓长老远道而来,朕自然以礼相待。明国欲通商,我大夏欣然允之。至于共谋北敌之事……」

 

他顿了顿,笑容意味深长:「当今世道,风云变幻,我大夏自会审时度势。」

 

邓荣心中暗自冷笑。李乾顺这番话无非是骑墙之策,既不拒绝也不答应,典型的西夏风格。

 

但明国并不急于让西夏立刻站队。只要西夏愿意开边贸,接受明国的布匹、盐铁、甚至部分火器,那就是明国影响力深入西北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