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赵亮留学(第2页)
「下一个。」
李氏低垂着头,牵着完颜亮与完颜雍,缓步上前。两名女仆护卫则微微侧身,隐去腰间兵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姓名?」城门官头也不抬地问道。
李氏深吸一口气,低声道:「妾身大宋肃王妃任二姑,幼子赵亮,次子赵褎。」
城门官皱了皱眉,抬眼扫了一眼三人,又翻了翻手里的文书,见是辽南流民入籍申请,便淡淡问道:「来自何处?」
「韩州……」
「韩州?」城门官挑眉,看了李氏一眼,随即若有所思地低头在名册上翻找了一番,喃喃道,「韩州的……赵家人……」
他顿了顿,视线扫过完颜亮和完颜雍的脸。两兄弟神色淡定,站得笔直,显然是从小受过良好管教。然而——这辫子头和胡子茬怎么回事?
虽说两人年幼,尚未长出胡须,但脸颊上那层淡淡的绒毛,实在是有些违和。寻常的前宋宗室小儿,怎会带着如此浓厚的女真特征?
城门官眯了眯眼,随即语调平静地道:「两个孩子几岁了?」
李氏垂目道:「赵亮七岁,赵褎六岁。」
「七岁、六岁……」城门官点了点头,随即将手里的文书往案上一丢,语气不容置疑地道:「按照《大明教育法》,学龄儿童必须就读学堂。既然你们已经入籍辽南,那这两个孩子,得去县学报道。」
李氏闻言,心头猛地一紧:「这……官爷,我们母子才刚刚流亡至此,尚未安顿……」
城门官不耐烦地摆摆手:「大明国的律法便是如此,若是你想入籍,孩子就得读书。你们若是不愿,尽可离开。」
李氏一时语塞,完颜亮和完颜雍则对视一眼,眼中掠过一丝异色。
「好了,带他们去县学登记。」城门官一挥手,旁边的衙役立刻上前,示意他们跟上。
李氏心中虽有疑虑,但也明白此刻别无选择。她低声对两个孩子说道:「记住,在这里,你们是赵亮、赵褎。」
两兄弟默默点头,随着衙役缓缓步入城内。
在晨曦映照下,辽东路县学的朱红色牌匾,赫然映入眼帘。
数日后,「宋室遗孤」赵亮、赵褎,在大连市实验小学一年级入学。
三月初九清晨,海风吹拂着明亮的琉璃瓦屋顶,大连市实验小学的校门口热闹非凡。身穿不同布料新衣的小学生们鱼贯而入,背着统一发放的竹编书篓,或兴奋或忐忑地踏入这座学堂。
赵亮和赵褎在人群中并不显眼,他们穿着寻常汉民子弟的衣裳,脸色略显苍白,目光谨慎地扫视四周。李氏低声叮嘱:「记住,在这里你们是赵亮、赵褎。」
两人点头,各自随着新生队伍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
一年一班的教室里,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赵亮的同桌是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脸颊微微泛红,扎着两条麻花辫,眼神带着一丝怯生生的警惕。
她自我介绍时,声音细细的:「我叫胡慈英,老家京东潍州,两年前……金狗杀了我爹,把我们家赶出了家乡。」
她咬牙切齿地提到「金狗」二字,目光一扫赵亮,似乎在期待他的反应。
赵亮脸都绿了,心想自己才是那个被叫「金狗」的人啊!可他只能维持住「靖康皇孙」的人设,微微皱眉,学着大明少年那种同仇敌忾的语气,低声道:「我也恨金狗。」
胡慈英眼睛一亮,瞬间把赵亮当成了「自己人」,小声问道:「那你家也是被金狗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