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曲端之死
可张浚心中清楚,局势已不同往日。
「张公,曲端此人,绝不可再用。」王庶站在堂前,语气斩钉截铁,「当初富平之战,宣抚使与曲端有军令之约,若败,曲端自应负责。今战事溃败,若再任用曲端,宣抚公以何面目自处?而且,若让他得势,他敢杀敌,也必敢杀公!」
张浚敛眉不语,眼神在烛火中闪动。
王庶见他未表态,又进言道:「曲端为凤翔团练使时,便欲杀我夺军,幸而谢亮坚拒,否则王庶岂能站在此处?端之反心,昭然若揭,若不早图之,后患无穷。」
另一旁,吴玠目光冷峻,缓缓摊开右手,只见掌心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曲端谋反。
「张公,」吴玠声音低沉,「曲端在蜀中威望甚高,若宣抚再容他起复,恐怕他不是助公,而是要夺公之位。」
一句话,让堂内气氛陡然凝重。
张浚缓缓闭上双目,指尖在案上轻敲,良久,睁开眼,目光已然冰冷。
「你们以为,该如何处置?」
王庶冷笑:「富平一战,陕右兵败,曲端有不可推卸之责。如今蜀人上书为其鸣冤,说明他心怀异志,若不杀之,恐生大变。」
「是啊,」吴玠亦道,「若欲稳住川陕局势,必须有人为富平之败负责。如今国朝危局,曲端要么为罪人,要么成大患,宣抚公当早做决断。」
张浚沉默许久,最后缓缓点头:「即如此,便以军法处置。」
王庶和吴玠对视一眼,心中微松,齐声道:「张公英明。」
张浚紧盯着王庶,手中执笔微微颤动。富平战败,陕右尽失,川陕防线岌岌可危。朝廷震怒,责问声不断。而今蜀地士民纷纷为曲端鸣冤,连成都、阆州的官员也有人私下议论他是否应再起复……这一切让张浚心烦意乱。
谢亮归朝后,虽曾奏报曲端的旧事,但并无确凿叛迹。张浚原本尚存犹豫,直至王庶再度进言:「张公,曲端曾作诗题于壁间,其中有两句——‘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
王庶眼神微冷,声音低沉:「这分明是在讥讽圣上偏安江南,不思恢复中原,此乃指斥乘舆之罪!大宋开国以来,凡有此等言行者,皆难逃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