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理学南渡(第2页)
陆贺翻身下轿,环顾四周。他的队伍刚刚抵达,却发现码头上早已有另一批人马整装待发。
「老爷,您快看!」陆家管事陆忠指向前方。
陆贺顺着手指望去,只见另一支庞大的队伍已在码头集结,同样是车马成群,百姓熙攘,显然也是一批即将远行的人马。他心头一紧,随即目光一凛,顿时瞳孔一缩——那位身着儒衫、眉头紧锁的中年士人,竟是昔日的旧识,徽州理学名士朱松!
朱松,本是徽州士林领袖,理学正统的坚守者,与陆贺同道中人。江南西路尚未陷落时,朱松赴任尤溪县尉的路上做客金溪陆府时两人共议「正道」,痛斥方妖女篡国乱政。然而,此时此刻,他们竟在这明州港口相遇,显然朱松也不得不走上相似的道路。
朱松也在人群中看见了陆贺,脸色微微一变,随即快步迎上,拱手道:「陆兄,竟在此处相逢。」
陆贺回礼,语气复杂:「朱兄,看来你我终究是同路人了。」
朱松苦笑一声,叹道:「陆兄何出此言?我等乃圣贤门徒,忠于宋室,怎会与妖女同流?」
陆贺微微一哂,道:「既如此,朱兄又为何在此?」
原来,朱松早在福建尤溪便筹划煽动百姓起事,反对大明的‘乱政’,企图恢复宋朝纲纪。然而,他的行动被闽浙总督吕师囊提前察觉,所幸吕师囊并未大肆屠戮,而是按照方梦华的‘预案’,让朱松一党自行决定是投奔江陵,还是南渡出海。
朱松最终选择了后者,遂带着门生故旧及数千愿意追随他的佃户,辗转来到明州,准备渡海前往南海道。
朱松脸色一僵,沉默片刻后才缓缓开口:「吾在尤溪勉力而行,试图聚士抗暴,然天命不佑,终究事败。吕信陵遣人告知,若愿南迁,可获舟船南渡,若欲北归,则自行往投江陵。然今日江陵朝堂,理学话语权已被杨时及其门徒把持,何尝容得下我等?」 陆贺微微颔首,心下了然。朱松在尤溪筹谋反抗,想必是想拉拢地方士绅,煽动百姓反对新政,可惜吕师囊早有准备,不仅迅速镇压,还按照方梦华的「守旧派安置方案」,将其驱逐至明州,给予两条路——要么去南宋,要么南渡。
陆贺低声道:「朱兄不愿北去,想必是看穿了南宋之虚。」
朱松长叹道:「国事如斯,宋廷已非我等立身之地。只盼能寻得一方净土,依古法立规矩,以存儒家之道统。原以为吾辈能重振宋纲,教化百姓,不想今日却成流民,远走蛮荒。」
陆贺听后微微一笑,道:「若如此,何不与陆某同行?吾已得晏刑部允诺,将于吕宋岛立一新国,岛名‘陆宋’,可行吾道,定吾法,五十年内金陵不闻不问。」
朱松闻言,心中大动,连忙追问细节。陆贺便将自己与晏广孝的对话细细道来,朱松听后,沉吟良久,最终目光一凝,沉声道:「既然大明愿予吾等一方天地,吾等便当珍惜。」
陆贺点头,两人对视,心照不宣。明州港口仍旧人头攒动。港湾里停泊着数十艘大明海军的战船与海商的福船,船工们忙碌地装载粮秣、耕牛、种子,还有铁器、织物、陶器等日用品——这支庞大的船队,即将载着陆、朱两家以及他们的追随者远赴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