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第七〇二章:检阅入城
方梦华策马而来,身后二万五千明军精锐静静伫立,没有欢呼,没有大张旗鼓的仪式,甚至没有刻意展现武力。这座城,她早在几个月前便已拥有,今日不过是履行约定,正式接管而已。
城楼之上,李清照早已等候多时,身着一袭素色长衫,微风轻拂她鬓边的青丝,神色平静,彷佛城中百姓的议论纷纷与她无关。
方梦华翻身下马,登上城楼,与她并肩而立。
「易安姐,别来无恙。」
「梦华妹妹,这几个月来,城中百姓多蒙妳照拂,这一声‘姐’,倒也受之无愧。」李清照轻笑,语气带着几分真心的感激。
方梦华微微一笑,目光落在降下的宋旗上,语气随意地问:「如今城池既已交割,易安姐可要回江陵去寻赵明诚?若妳要走,我可派水师送妳过江。」
李清照闻言,嘴角浮现一抹冷笑,轻轻摇头:「赵明诚?他早在金兵过江时便缒城逃走,之后明军占了江南外围,他便再也不敢回来。这样的男人,还寻他做甚?」
她转头看向方梦华,眼底是一片清明,语气却带着些许自嘲:「当年我嫁他,岂料到了后来,因为没给他诞下一儿半女,他视我如敝履,只想借我的诗名博取功名。他得了便宜却反而怪罪自家内子太过知名而衬托得自己平庸从而夫纲不振?」
方梦华沉默,这样的故事她见过太多。在宋朝,才女的才华若不能附庸于夫家,便毫无价值,甚至还会成为负累。
「我早该明白,‘易安居士’的超然地位,不过是宋朝士大夫虚伪的风雅点缀。在大宋,女子的才能再高,终究只能做某某夫人,写几首闺怨词,却永远无法在朝堂上立足。」李清照的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几分恨意。
她目光灼灼地看着方梦华,轻声道:「可是在这里,在明国,这些束缚都不复存在,对吗?」
「……对。」方梦华心中微动,点了点头。
李清照深吸一口气,嘴角勾起一抹笑:「那么,我不走了。」
方梦华挑眉,带着几分试探:「妳要留下来?」
「姐本就无处可去,」李清照目光透过城楼俯瞰金陵,「济南是回不去的,去江陵,我也不愿再做那位赵夫人。既然如此,何不在这里试试?」
她微微一笑,语气轻快:「梦华妹妹,妳都能创下这泼天的事业,我为何不能出山一展抱负?难道妳以为,我的才华只配写词赋诗?」
方梦华朗声笑了:「那自然不是。但姐姐想做什么?」
「妳这几个月在江南做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李清照缓缓说道,「这些都是世所罕见的大举措,放在大宋,不知多少士大夫要骂妳颠覆纲常。但我不在乎那些,我只知道——这是一场真正的变革。」
她目光灼灼:「妳需要读书人,对吗?」
「自然。」
「那就好。」李清照嘴角微微上扬,「这几个月来,虽然有些守旧派对妳怨声载道,可也有不少江南士人开始动摇,他们在观望,观望妳的新政到底能不能成。而妳若要真正建立明国,这些人妳总要收服。」
「怎么?姐要来助我?」
「嗯。」李清照点头,语气坚定,「我要帮妳,把江南的读书人收过来。」
这句话,让方梦华微微一怔。
她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江南的士人阶层是极为强大的势力,若要真正统治江南,终究不能只靠军队与武力,他们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舆论风向与社会稳定。
她本打算扶持新兴知识阶层,让士人渐渐接受新政,但她自己毕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若要服众,还需要一位真正能与江南士林对话的人。
而李清照是李格非之女,岐国公王珪的外孙女,出身士族,才名斐然,若她愿意站出来,影响力将远超寻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