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少华山之殇
泾原知府王庶与曲端早就文武不和,闻此消息,暗自窃喜,遂谋定良策,欲借机打击曲端,使其彻底失势。
张浚于邠州大帐召集群将议事,商讨陕右战局。席间,王庶出班奏道:「今金人势盛,然华州乃关中咽喉,若能收复,则陕右防线得安,关中震动。吴玠勇略兼资,下官请令其率兵三万,直取华州!」
吴玠闻言,微微颔首,似有意动。张浚亦觉此策可行,遂转头问曲端道:「华州近少华山,多义军流亡,曲经略以为何?」
曲端深知王庶居心叵测,略一沉吟,缓缓答道:「少华山义军,多是流亡军民,亦有不少亡命之徒。他们久据山林,自成一势,若使之为用,或能助我恢复华州;然其行事不羁,亦恐难以驭之,须加谨慎。」
王庶闻言,立即冷笑一声,起身奏道:「曲经略竟敢与贼寇私议招纳,莫非别有用心?若非通贼,何不主剿?」
张浚闻言,眉头微蹙,目光转向曲端,帐中众将亦窃窃私语,气氛一时紧张。曲端心知中计,脸色微沉,朗声答道:「少华山贼众万余,剿之则劳师动众,恐误大局,若可分化招抚,收为己用,未尝不可。此乃权宜之策,何来通贼之嫌?」
张浚沉吟未决,而王庶已露出得意之色,心想:「此言已足为柄,待日后进言弹劾,便可置其于死地。」
然张浚毕竟老谋深算,未被王庶一言带偏,遂拍案道:「少华山贼寇之事,待我再议。吴防御使,华州战机不可失,汝速整兵三万,即刻出征!」
吴玠领命,踌躇满志,遂率兵东进。曲端见大势已去,心中忧虑,不知王庶下一步又将如何作祟。
而王庶则暗暗冷笑,心想:「吴玠若胜,必益其声望,使曲端更受压制;若败,亦可借机打击二人。无论如何,曲端在张公心中,已无昔日之信任,吾计已成矣。」
关陕局势,波谲云诡,暗流汹涌,一场更大的权谋之争,已悄然展开。泾原知府王庶乘曲端与吴玠不和,巧言进谗,使张浚疑心曲端通贼。曲端见势不妙,唯有自告奋勇,向张浚请命剿灭少华山义军,以示忠诚,并为日后对抗金军扫清后患。
张浚见曲端主动请缨,颔首道:「曲经略既有此志,当速定军务,勿误战机!」曲端遂整编六万精兵,急赴少华山,欲在金军南下前,彻底荡平关西绿林。
此时,少华山中亦是愁云惨淡。
原大寨主九纹龙史斌因数月前率军攻略汉中,企图入蜀称王,却遭守将吴璘迎击,败回少华山,被迫卸任,如今安养于后山。寨中事务由原二寨主青面兽杨志与四寨主火船工张岑主事。
然而,山寨境况已大不如前。
由于河东金军推行剃发易服,义军出入受限,原本仰仗的绿林供给线断绝,寨中粮草日渐短缺。幸得银霸王杨再兴与五火凤高娴从河东绿林赶来援助,然因路途受阻,他们也带不来足够的粮草,眼下山寨已近绝粮。
当日议事堂内,众人正在商议对策。
杨志面色凝重,道:「粮草不足,若再无外援,最多可撑月余。诸位可有良策?」
张岑苦笑道:「前日遣人下山劫粮,反遭官军围剿,可见宋廷已对我等起戒心。如今汉中、关中皆非久留之地。」
杨再兴怒道:「莫非要弃寨四散?咱们当年誓言要共守少华,如今怎能临难而退?」
高娴叹道:「再拖下去,只怕不用宋军攻打,寨中兄弟便要活活饿死了。」
诸人正自沉吟,忽有探子急奔入堂,大声疾呼:「寨主,外面来了大军,围住少华山了!」
杨志、张岑等人闻言大惊,连忙上山远眺。
只见山下旌旗蔽日,战鼓隆隆,泾原路经略曲端亲率六万大军,步骑相合,将少华山围得水泄不通。大军营地绵延数里,拒马、炮车、云梯尽数摆开,显然有备而来。
杨再兴怒发冲冠,厉声道:「这曲端倒是狗胆包天!咱们在此抗金,他竟来围剿自己人?我等血战突围,与他决一死战!」
杨志却沉吟片刻,道:「曲端此举,定非一时兴起,必是朝廷已疑我等有异志。他既兴大军来剿,必不肯轻易罢休。正面硬拼,非亡即伤,须得另谋他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