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678章 张天师拜山

 庐山深处,朝霞初升。光明殿前的山道上,一行道士身着青袍,步履从容地沿着石阶而上。为首之人面容清癯,须发皆白,身形却稳如磐石,正是龙虎山新任天师张时修。 

 山门前,迎客的明教护卫已列队等待,而方梦华则站在台阶上,眺望远方来客,神色莫测。 

 「教主,龙虎山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特来拜见。」一名传令兵高声禀报。 

 方梦华缓步前行,略带笑意地拱手道:「龙虎山天师亲临,庐山蓬荜生辉。」 

 张时修微微一笑,拱手回礼:「贫道此行,非为俗务,只为向明皇陛下献上一策。」 

 「哦?」方梦华抬眉,做了个请的手势,「天师请入殿详谈。」 

 光明殿内,清茶氤氲,老道与圣姑教主相对而坐,气氛既不敌对,也不显亲近,宛如两位老谋深算的博弈者,在等待对方先出招。 

 张时修轻抿一口茶,淡然道:「自晋朝以来,龙虎山世袭天师道统,蒙历代帝王恩封,然世人皆知,黄天之道,本起自东汉末年……」 

 方梦华嘴角微微上扬,知道他要切入正题了,便笑道:「天师的意思是,道教起初也是‘妖教’,若非历代帝王收编,恐怕不会有今日之龙虎山天师?」 

 张时修含笑点头:「正是如此。太平道当年何等风光?然黄巾之乱后,朝廷未能剿灭,反而因镇压不尽,而使其改道存世。张道陵祖师顺势改立正一盟威,去其锋锐,立其正统,自此再无道教称乱之事。」 

 方梦华听得意味深长,她当然明白,这位龙虎山掌门人是在暗示自己:明教如今与太平道何其相似?妳若想建立王朝,终究要面对如何「无害化」自己的造反思想。 

 「所以天师以为,明教该如何‘正一’?」她淡淡问道。 

 张时修放下茶杯,语气悠然:「明教本无定制,虽有大光明经、摩尼妙法,却教义驳杂,易被民间信众曲解。而天师道之所以能长存,正是因历代天师谨守一条规矩:虽有道法,然不问王事。」 

 方梦华若有所思:「所以天师建议,本座应当让明教摆脱与世俗的牵连,使其成为一套纯粹的宗教体系?」 

 张时修颔首:「正是如此。明教有其信仰基础,但只要教义与王朝秩序不相冲突,便可长久存世。如若不然,信徒一旦信教即有反骨,陛下又如何能放心?」 

 方梦华轻叹一声:「可本座不同于宋朝天子,也不同于晋朝司马氏。本身便是明教教主,如何让天下人信服,明教不再与造反画等号?」 

 张时修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带着深意:「这,便要看陛下如何立教了。」 

 他顿了顿,缓缓道:「陛下可设大明教宗院,立教义规制,遣教中长老整理经义,化明教为‘正统教门’,使其成为大明王朝治国理教的一部分,而非造反之旗。」 

 方梦华沉吟片刻。她当然明白张时修的意思——要让明教从革命组织转变为宗教机构,就必须设立专门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限制其政治影响,强化官方控制。这无疑是个现实的选择,但她也清楚,这样做意味着自己将逐步与「造反者」这个身份切割。 

 她笑了笑:「天师此策,的确有趣。但道教当年能做到‘不问王事’,是因其有龙虎山天师世家镇压各地道派。那么明教又该如何设立这样的‘正一门庭’?」 

 张时修平静地道:「陛下本身,便是最佳的‘正一’。」 

 方梦华轻轻敲了敲桌面,眼神锋利了几分:「意思是……本座亲自树立一套新的明教教义?」 

 张时修缓缓点头:「陛下若能修定新经,明定明教之律,则大明立国之后,天下信徒仍奉陛下之道,却不再以‘光复圣道’为号,而是以‘弘光大明’为宗。如此一来,明教可存,国祚可安。」 

 方梦华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思索良久,才幽幽道:「天师此言,倒是点破了一件大事……你信吗,我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张时修笑而不语,似乎早已料到。 

 方梦华坐于主位,神色平静,手指轻轻扣着桌面,似在思索,又似在等待对方的反应。 

 龙虎山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微微低头,整理了一下思绪,刚刚他已然奉上了最「现实」的建议。若明教能如龙虎山一般,被纳入新王朝的统治体系,便能避免重蹈过去「造反即灭亡」的覆辙,既保信仰,又保安稳。 

 然而,方梦华沉默片刻后,却缓缓摇头:「道长,你想错了。」 

 张时修一怔,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衣着简朴,却散发出难以言喻威势的女子。 

 「本座并无称帝之心。」方梦华的语气平稳,甚至带着一丝不以为意的洒脱,「这大明,也并非方家一家一姓之天下。」 

 张时修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没有称帝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