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659章 剃辫之辩(第2页)

 「你们以为能用这个办法让汉人屈服,可是他们不剃发便死,剃发了也死。」赵福金苦笑,「既然左右都是死,那何不拼死一搏?除非你能让他们剃发可能不死,不剃则必死。」 

 这句话让他隐隐抓住了什么,但仍隔着一层迷雾。 

 完颜希尹的思绪瞬间回到了《鹿鼎记》中反复提到的那个片段——清军入关,剃发令施行,而汉人虽然反抗,却最终被镇压,成为了顺民……可大金呢? 

 自从大金占据中原以来,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巩固统治,如何让汉人顺服,如何让天下真正归心。可是,哪怕女真铁骑横扫了北方,哪怕赵宋君臣溃不成军,汉人的反抗却从未消停。 

 河北、河东、山东,到处都是反贼。那些绿林枭雄、地方豪族,甚至昔日的宋军降将,一旦有了机会,便毫不犹豫地举旗造反。而他们的目标,几乎如出一辙——杀剃发者。 

 为何?为何他们的仇恨如此深重?为何剃发反而成了阻碍统治的关键? 

 他的目光落在赵福金方才说的那句话—— 

 「既然左右都是死,那何不拼死一搏?」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或许理解错了「留发不留头」的真正奥义。 

 他回到案前,再次翻开那本被他读了不知多少遍的《鹿鼎记》,目光死死盯着书中关于「留发不留头」的描写。清军入关后,强制剃发,无辫者格杀勿论,最终整个中原都变成了辫发的天下。 

 他重新翻阅书中的描述,仔细回忆着书中那些「天地会」、「反清义士」的情节。他忽然意识到,书里的天地会、反清组织,哪怕心怀不甘,哪怕暗中谋反,他们自己依然也是剃着辫子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 

 他阖上书卷,闭目沉思,片刻后,心头猛然一震。 

 ——因为剃发不仅仅是顺逆的象征,更是一种身份的绑定! 

 在书中的那个未来王朝,剃发不仅仅意味着屈服,更意味着脱离原本的族群认同,被迫成为新的社会秩序中的一环!天地会的汉人虽然反清,但他们已经剃了辫子,在日常生活里、在官府登记里,他们已经被默认是「顺民」——这意味着他们的家人、产业、社会关系都与满清统治绑在了一起。如果贸然剃去辫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要立刻变成「流寇」,意味着他们失去了一切合法身份,意味着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空间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