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北地星火(第2页)
「李兄说得不错。」朱彤点头,「我们能收的都收了,可是这几日,不少兄弟身上的钱粮也快见底了。」
众人皆面露忧色。收留百姓容易,可他们的寨子本就靠劫掠为生,如今突然多了那么多难民,仅靠自己,也支撑不了多久。
就在此时,一名信使匆匆入内,双手奉上一封书信:「青岛北海商行送来的!」
张荣一怔,忙接过拆开,众人围拢过来。
信中写道:
——「诸君皆是北地义士,困苦之时,明教愿略尽绵薄之力。此去济南府以南,琅琊山北,东海商路已开,粮盐可通,战器可得,所缺者,皆可来取。」
信后,还附上了一张地图,标明了几处商行隐秘的接洽点。
一时,厅内众人皆倒吸一口凉气。
北海商行——明教的外贸组织,本以海贸闻名,却不想,这次竟在北方各地留下了粮道!
「好手笔……」梁兴低声道,「明教在江南兴风作浪,竟还有心思布置到这里。」
「这不是兴风作浪。」高胜苦笑,「他们看得比我们远。」
——北地的抗金势力,正陷于青黄不接之际。
——而此刻,明教伸出了一只手。
「有了这批粮盐,我们便能撑过这个夏天。」张荣握紧信纸,目光灼热,「如今我们有山,有人,有钱粮,就只差一样。」
他环视众人,沉声道:
「一场打破金狗统治的仗。」
几日后,河北巨鹿泽,水泊之中,一支金军粮队正在缓缓行进。
金兵押解着从周围村镇抓来的百姓,他们或是被剃了发的签军,或是身负烙印的奴隶,此刻皆低着头,沉默不语。
就在队伍行至一处狭窄的水道时,两岸密林中,忽然升起一片火光!
「有埋伏!」金兵惊叫,然已迟。
只见水中数十条快艇破水而出,利箭如雨点般射来,马匹嘶鸣,金兵顿时大乱!
一名汉子腾身跃上粮船,手中大刀翻起血花,厉声大喝:
「梁山泊张荣在此!今日,杀尽金狗,救我同胞!」
厮杀声响彻夜空。
当夜,粮队覆灭,被俘百姓尽数获救。
消息传遍北方大地,百姓纷纷传言——
「绿林义军未死,宋人未亡!」
与此同时,山风呜咽,晨光微亮,笼罩着层峦叠嶂的中条山。
一道蜿蜒的小径上,数名亲兵抬着一副简易滑竿,小心翼翼地穿行在山路间。滑竿上的人正是李彦仙——昔日镇守陕州的宋军将领,如今却是腿缚木板,被抬上山寨静养的伤兵。
山寨之中,火塘映红了粗糙的木墙,李彦仙刚被安置好,便听见守寨士卒来报:
「启禀安抚使,吕梁山王荀求见!」
李彦仙一怔,随即让人将王荀迎入。
不多时,一名魁梧汉子踏入厅内,身披半旧的铁甲,衣上带着风霜。正是吕梁山义军的首领王荀,昔日太原忠烈王稟之子。
两人四目相对,片刻后皆是苦笑。
「王兄……」李彦仙开口,声音低沉,「当年太原围城之战,你父亲拼死固守,是我等的榜样。仍记得是定海郡主从江南千里驰援那一战杀得金兵血流成河,终于给太原城中一线生机,护住了你等突围……可我怎么也没想到,时隔两年,黄河以北竟落得这般田地。」
王荀叹息,走到火塘边坐下,从怀中取出一份告示,轻轻展开,递给李彦仙。
——「江陵赵官家已定议和条件,正式放弃黄河以北。」
字字泣血,透着冷意。
「我们忠于大宋,忠了个寂寞。」王荀冷笑。
李彦仙沉默良久,缓缓伸手接过告示,目光扫过纸上的墨迹,拳头逐渐握紧。
他本以为自己在陕州孤军奋战,背后至少还有大宋的西军做依靠;可到头来,却不过是大宋的弃子。
这时,坐在一旁的宋炎忍不住冷哼:「赵官家不过是一缩头乌龟,偏安江南,真指望他带兵北伐?痴心妄想!」
陈思道也沉声道:「我等浴血奋战,到头来竟是为了让那赵官家有个安乐窝?」
帐内的气氛愈发沉重。
李彦仙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王荀:「你今日来,莫非是要投金?」
王荀一震,猛地一掌拍在桌上,怒道:「你当我是那刘纲刘位之辈?!」
李彦仙定定地看着他,片刻后,笑了:「那你是何意?」
王荀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李兄,我知你守陕州这一年,仰赖明教北海商行的资助,才撑到今日。如今黄河北地岌岌可危,绿林草莽纷纷起事,我们这些破甲残兵,难道就不能聚在一起,做些事情?」
李彦仙一愣。
王荀继续道:「现在的赵宋,靠不住;而金国,正一步步吞并中原,搞那‘十旗改制’,要么剃发入旗,要么世代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