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562章 第五六〇章:五马山信王

 建炎二年寒食节的山风微凉,真定府郊外的五马山脉上,一片忙碌的景象。山寨内外的义兵正热火朝天地修筑防御工事,训练士卒,准备迎接金人可能的报复。而在山寨大堂之中,武德大夫马扩正与寨中头领赵邦杰商议大计。 

 「赵兄,」马扩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那信王赵榛,确是当今天子的皇弟,身世非凡。他若肯出面统领诸寨,必能振奋人心,吸引更多义士归附。」 

 赵邦杰点头道:「此事非同小可。若真能迎立信王,五马山寨便不再只是聚义之地,而是抗金的大旗。」 

 马扩当即拍案道:「那便速速安排,分头行动。我亲自带人去接信王上山。」 

 信王赵榛,自幼聪慧,然而靖康之变后,与父兄一道被金人掳至北方,途中设法逃脱。为了避人耳目,他改名梁子承,在真定府附近的一个茶园里以摘茶为生,过着清贫的日子。 

 马扩与赵邦杰分头探访,很快锁定了赵榛的藏身之处。一行十三人装扮成樵夫和茶商,在一个阴云密布的午后,悄然潜入了茶园。 

 赵榛正背着一个竹篓采摘新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看见一行陌生人,神色顿时警觉。他刚想开口询问,马扩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恭敬地行礼道: 

 「罪臣马扩,参见殿下。」 

 赵榛微微一愣,低声道:「你认错人了,我不过是个乡野茶农,何来殿下之称?」 

 马扩抬起头,眼神坚定:「殿下,您受累民间,志在隐忍,我等岂能不识?自靖康国难以来,天下百姓无不盼望明主,殿下若能出面振臂一呼,必能号召两河义军,共抗金贼!」 

 赵榛沉默片刻,目光复杂地看向马扩:「你们为何愿冒此大险?」 

 「为天下义气,为中原黎民!」马扩沉声说道,「殿下若不信,可随我等上五马山寨亲见忠义之士。」 

 赵榛见马扩态度诚恳,终于长叹一声:「若果真如此,我便随你们走上一遭。」 

 当夜,马扩一行护送赵榛离开茶园,几经周折,悄然潜入五马山寨。赵邦杰亲自迎接,义兵们得知眼前这位年轻的梁子承竟是大宋皇弟,顿时群情激昂。 

 「殿下!」赵邦杰率领众人拜倒,「请殿下为我等领旗!」 

 赵榛面对众人,虽神色略显局促,但很快收拾起情绪。他站起身,环视跪地的众人,郑重说道: 

 「我虽无能,但既然众位忠义之士相托,自当尽心而为。我愿以此身,为中原黎民讨还公道!」 

 众人闻言,齐声高呼:「大宋万岁!信王万岁!」 

 信王赵榛上山的消息很快传遍真定一带。五马山寨竖起了印有「大宋义军」的旗帜,开始招募各地抗金义士。许多乡绅、义士纷纷带着家眷、粮草前来投奔,不出数日,五马山寨的人数便从原本的数千增至三万之众。 

 马扩与赵邦杰制定了清晰的组织体系,将义军分为五部,分别驻守山寨的各个要道。同时,他们还暗中派出探子,联络附近其他山寨与绿林势力,商议联合抗金之策。 

 赵榛虽年轻,但聪颖过人,很快熟悉了义军的运作。在他的指挥下,各部队训练有序,军心振奋。 

 宗泽引马扩赴江陵觐见赵构时,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满朝文武大臣屏息静听,目光齐聚在马扩怀中取出的信函之上。赵构展开信纸,细读赵榛的奏疏,眉头微皱,随后转为轻舒,朗声道:「此乃我弟亲笔,情辞恳切,言之有物,绝无伪诈!」 

 但黄潜善与汪伯彦对视一眼,仍心存疑虑。黄潜善上前一步,低头奏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若真是信王,缘何不亲自来朝?恐有诈耳。」 

 赵构闻言,冷冷一笑,将手中信函递给黄潜善:「黄爱卿,你识得我弟笔迹么?若不识得,便休要妄言。吾弟忧国念亲,甘冒险境,致书于朕,真忠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