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两道拉拢(第2页)
吕颐浩见状,心中暗喜,又道:「陕州地处咽喉,金人必不甘心退去。陛下已命邵兴率忠义军屯守三门津,以保黄河险要。邵云亦封为武翼郎,与将军协同防务。」
李彦仙拱手应道:「陛下用人不疑,臣深感激励。邵家兄弟皆忠义之士,与臣同甘共苦,能与之共守陕州,实为幸事。」
翌日,李彦仙在陕州城中张榜布告,宣布受命为「知陕州兼安抚使」,并将邵兴部忠义军安置于三门津,加强河防。邵云虽年轻,然武艺超群,亦分拨一部人马驻守陕州北门。
李彦仙召集众将与民众训话:「今日之命非为俺个人之荣,而是因陛下看重陕州之重地。金贼虎视眈眈,河东生灵涂炭。吾等当团结一心,守住这片土地,为天下百姓争一线生机!」
众人齐声高呼:「誓死守陕州!」
从此,陕州成为南宋在黄河中游的重要据点,李彦仙以其信义治军、严明纪律,吸引周边散兵与豪杰投奔,陕州的兵力逐渐壮大。
而赵构听闻李彦仙勤政不懈,治军如铁,又屡屡获胜,深感欣慰,复命吕颐浩暗中传旨:如陕州可守,令李彦仙择机扩展防线,重建河东屏障,为日后北伐储备力量。
陕州初捷传开,黄河两岸群雄纷纷侧目。这片土地因李彦仙的守卫再现生机,也成为南北绿林会、义军与江湖势力争相联系的枢纽。而远在江淮的北海商行更早嗅到此处的潜力——无论作为联结少华山、河东绿林会的关键据点,还是南北贸易的重要门户,陕州都至关重要。
北海商行总经理杨八在得知李彦仙以义兵崛起后,派夫人管青娘携厚礼前往陕州,与这位草莽英雄及其部下结交。
管青娘率一支五十人的商行队伍,护送车队沿黄河北上。车队中装载的,皆是北海商行特意准备的物资:粮草军用券、武器甲胄,以及一批印有「明海银行」标识的银钞。她知晓李彦仙治军严明,秉信义行事,因此车队所用的每一件物品都详细登记,预备明细以备查验。
入陕州时,李彦仙已接到来使的消息,亲率邵兴、邵云等部将至城门迎接。管青娘身着简洁劲装,头戴青巾,面容虽不艳丽,却透着一股精明干练的英气。她从马上翻身下地,先向李彦仙行礼,朗声说道:
「管某受北海商行主事杨八所托,特携薄礼拜见李将军,并代杨主事恭贺陕州大捷。」
李彦仙抱拳还礼:「陕州一隅义举,何敢劳北海商行总经理夫人亲至。闻夫人善运筹帷幄,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管青娘微微一笑:「李安抚守陕州,实为天下义军之表率。北海商行虽不问刀兵,却愿助正义之师一臂之力。」
管青娘在李彦仙的安排下,入驻陕州城中。当晚,李彦仙设宴款待她及商行随行人员,麾下众豪杰尽皆赴席。酒酣之际,管青娘起身敬酒,开门见山道:
「北海商行一向注重诚信,凡粮草军用券与明海银钞,皆可在商行旗下各地粮铺、钱庄兑换。今日携来一千石粮草券、五千两明海银钞,虽微不足道,却盼为李安抚解一时之急。」
座中众人闻言,无不动容。邵云赞叹道:「夫人巾帼不让须眉,北海商行更是侠义之举!这银钞与军用券,竟然能如此通行,实在令人敬佩!」
管青娘笑道:「北海商行之所以能立足河朔,靠的就是言出必行。安抚使若用得上这些银钞粮券,尽管使用,北海商行自会后续补充。」
李彦仙听后,心中大定,拱手道:「夫人如此襄助,陕州虽险,也不至孤立。若有日保全河东,必不忘北海商行之义!」
北海商行送来的粮草券和银钞,很快在陕州城中发挥了效用。李彦仙下令,以银钞支付修城物资采买,以粮草券安抚附近百姓并采购食粮。城中军民无不感激,士气倍增。
邵兴对李彦仙说道:「北海商行此举,实是助我等稳固根基。管夫人更是明达之人,若能与之结盟,将来陕州不但可守,还可图更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