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516章 舟山议律(第2页)

 陆朝西点头道:「教主所言极是。上海滩最近几年繁荣迅速,但也招致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我设立了巡逻队,并与周边水师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秩序。此外,租界中的工坊已能生产一些基础日用品,大大减少了对外依赖。」 

 朱天权则沉声说道:「对马、佐渡虽是租界,但却是鲸海门户,兵力尤为重要。我已加强巡逻,并在岛上设立烽火台,随时与海上联络。同时,与附近的渔民达成协议,提供军粮和情报。」 

 一番交流过后,方梦华环顾众人,郑重道:「今日所议,皆为经验之谈。东海诸地是我们的根基,各地需守望相助,共同进退。接下来,我会根据你们的治理特点,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愿诸位再接再厉,东海的明天将更辉煌!」 

 众人齐声应诺,大堂内气氛热烈。外头海风愈发猛烈,涛声滚滚,如同为这场议事会增添了无尽的动力。方梦华站在堂前,手中摊开一卷笔墨手书的文稿,目光环视四方,众人屏气凝神,静待教主的发言。 

 「诸位,」方梦华环视众人,语气平和却掷地有声,「如今我明教势力所及,已不仅限于舟山一隅,而是包括北海道、东海道等数百万人的跨度几千里的广阔疆域。再往后,若在中土立国,更要面临千万百姓的治理难题。靠个人之智或权威解决细枝末节,终究不可长久。唯有以法律为基石,明确权责,方能长治久安。」 

 倪文英第一个点头应和:「教主所言极是。治理民众,最忌因人废法。明教地盘日渐扩大,今日立法便是为未来奠基。」 

 方梦华语调不疾不徐却充满力量,「随着我教治下的版图日益扩展,人口与事务的复杂性也愈加显现。我们不可能永远依赖一人或几人的英明神武来处理千头万绪的事务,也不能仅凭感情与经验去裁决万千民生。若要长治久安,法治乃是根本。」 

 江华租界都督沈千山率先点头,起身道:「教主所言极是。江华岛人口稠密,事务繁杂,每日呈交的诉讼和纠纷不计其数,若无章可循,府衙往往难以兼顾公正与效率。」 

 舟山市长包完随即站起,手中捧着一卷手抄的《大宋律》。他拱手道:「这便是我根据记忆默写的大宋律全文。大宋律虽称完善,但毕竟成书多年,许多条款早已与实际脱节,甚至存在明显的不公。例如律法对豪强宽容,对平民严苛,刑罚繁重却缺乏程序正义。」 

 方梦华微微一笑,接过那卷《大宋律》,翻开几页,随后说道:「包市长的辛苦可谓功在当代。本座也结合大宋律和明教实际需求,起草了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初步草拟了土地、婚姻、交易、契约、刑事等方面的规则,旨在保护百姓权利,同时规范官府行为。」 

 说罢,她展开一幅长卷,将《民法典》(草案)中若干条款投影在众人眼前:「比如,《民法典》第二章第五条明确规定:任何土地买卖需签署书面契约,并在地方政府备案,防止因口头协议引发纠纷。又如第七章第十二条:凡是涉及刑事重罪的案件,必须以公开审判方式进行,由陪审团参与裁定事实。」 

 「陪审团?」柴进皱眉问道,「教主,此法新奇。请问陪审团如何选拔?百姓参与审案是否会导致混乱?」 

 方梦华微笑解释:「陪审团制度的设立,意在增强裁决的公正性。以往案件由官府单独审理,难免存在偏颇或疏忽。但若能让百姓选出德高望重的乡绅、商贾,甚至普通农人参与案件事实的审查,裁决便更接近公平。当然,陪审团仅负责裁定事实,法律适用仍由官府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