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463章 未战先乱(第2页)

 然而,城防问题比他想象得更为复杂。 

 孙傅出任枢密同知后,第一时间下令临时征召市井之民补充城防缺口。然而这些仓促召集的「新兵」并无任何训练,大多数甚至连弓箭都拉不开。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金军,这些乌合之众根本难堪大用。 

 「孙相公,这些人如何上阵杀敌?」负责训练的将领苦笑着向孙傅汇报,「我等给他们配备了弓箭,但他们连靶都射不中,连弓弦都扯不动。」 

 孙傅却不以为然:「战时紧急,强弩之末尚可穿鲁缟,何况我等有坚城可守?让他们上城助守即可。」 

 将领无奈,只得将这些市井之民充作辅助兵员,分配到各段城墙。 

 开封城的坚固确实不负「天下第一城」之名。城墙高达数丈,宽逾三丈,内外层层夯土加砖石,硬如磐石。金军虽然围城已久,却难以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城外,金军统帅完颜宗望亲自督战。他冷笑道:「赵宋皇帝虽无胆,但这城池确实坚固。短期内破之不易,可围而不攻,断其粮道,坐等城中饥乱!」 

 于是,金军在开封四周遍布营寨,堵塞了所有通往城内的道路,并派骑兵游弋四周,断绝一切援军的可能。 

 尽管城墙之坚暂时保住了开封,但城中的局势却日益恶化。 

 粮价飞涨,百姓日常所需物资极度匮乏。为了维持军粮供应,何栗、孙傅不得不下令加征赋税,甚至派兵搜刮城内富户的储粮。这些措施不仅未能有效缓解粮荒,反而激起了民间的强烈不满。 

 「官家无能,我们百姓却要受罪!金军还未破城,城中已民不聊生!」一名商贩愤然道。 

 城内怨声载道,民众私下议论纷纷。有人建议组织民间武装,与官府配合共守城池,但更多人却对朝廷的昏庸失望透顶。 

 赵桓依旧深陷和战之惑。他每日收到前线的急报,却始终拿不定主意是固守待援,还是试图通过议和保全开封。他的心中仍抱着一丝幻想:若康王赵构能与金人达成协议,开封或许能免于被攻陷。 

 「九弟是宗室之贵,金人或念其身份,不会为难。若能议和成功,吾朝可暂得喘息之机。」赵桓在殿中自语,却不敢面对群臣的质疑目光。 

 然而,这种犹疑不决的态度,却让原本有限的防御机会一点点流失。 

 金军的攻势愈加紧迫,开封城中却始终未见有效的应对之策。百姓虽愿献身保家园,却苦于无人统领;禁军虽有数万,但士气低迷,训练不足;朝廷虽有主战之声,却止于空谈。 

 十一月廿四日,金军西路军自潼关凯旋,直入洛阳。东路军则以滑州为跳板,长驱直入,完成了对开封的南北合围。两路大军如铁索拧合,将汴梁这座华夏帝国的核心城市牢牢围困。 

 在隆冬时节的清晨,寒风卷起漫天飞雪,金军铁骑于城外列阵,旌旗猎猎,胡笳声响彻天际。金军统帅完颜娄室策马缓行,冷笑着注视着开封高大的城墙:「这大宋朝堂,似这城墙一般外强中干。再坚固的城防,若无士气和人心,也不过是一具空壳。」 

 金军士兵迅速接管了宋军遗弃的500座砲架。城外曾是抵御金兵的投石机,如今却成了攻城的利器。娄室命人重新调整砲架方位,亲自指挥射程与角度。不久后,巨石纷纷砸向城墙,「轰隆」巨响不绝于耳。高耸的城墙虽然坚固,但外砖表层不断被巨石击碎,留下了深深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