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大琉球北(第3页)
她抬起头,望向远处忙碌的开垦人群,心中满是复杂的情绪。这些人和她一样,都是从河北一路逃亡到此的流民,但市井习气、争强斗狠,让姚氏这个性子古板的老人完全招架不住。她握紧手中的锄头,低声自语:「飞儿要是在,怎能让老身受这般委屈……」
午后,姚氏带着岳云和襁褓中的岳雷步行前往台北市。这里虽是初建,但街道宽敞,房舍整齐,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日月旗帜高悬,象征着舟山军的统治,也为这些流亡者提供了久违的安全感。
姚氏走到织布厂门口时,正好赶上纺织女工的换班时刻。一阵机械转动的嗡嗡声从厂内传来,姚氏不禁停下脚步,目光被门内一排排整齐摆放的织机吸引住了。
「这是什么纺车?竟能转得这么快!」姚氏低声惊叹。
守门的女工笑着解释:「这是百花纺车,能顶十几个手工纺车哩!大娘,您是来看工作的吧?咱厂子正招人呢!」
姚氏略显局促,低声道:「老身……手脚笨,只会些老法子的活。」
「老法子也行!您试试就知道了。」守门的女工热情地将她引入厂内。
姚氏在女工的指导下试用了几次纺车,很快便熟练掌握了操作技巧。她的眼神逐渐明亮起来,内心有种久违的踏实感。
「原来能这样织布……难怪这里的人日子过得踏实。」姚氏心中感慨,她终于明白,明海商会为何能吸引无数流民前来。
当天傍晚,姚氏签下了契约,正式成为纺织厂的一名工人。她的工钱虽然不多,但足够养活一家人。更重要的是,厂内有托儿所,襁褓中的岳雷可以得到妥善照顾,而姚氏终于可以腾出手来谋划未来。
与此同时,岳云也开始了新的生活。他被送进了台北市的希望小学,这是一所由明海商会资助建立的学校,专为流民子弟提供免费教育。
在学校里,岳云第一次接触到纸质课本和明海商会特制的竹笔。他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三字经》
和基础算术,脸上满是兴奋的神色。他的小手在课本上认真地写下每一个字,稚嫩的字体里透出一股倔强。
回到家后,岳云总是兴高采烈地向姚氏分享学校的见闻:「奶奶!罗四娘先生说读书能明理,将来还可以做大事!」
姚氏一边哄着岳雷,一边点头道:「读书好,好过咱们这样下田做苦工。云儿,你得用功,将来给你爹争气!」
听到「爹」字,岳云神色一黯,却很快又挺直了身子:「奶奶,爹教过我‘忠孝仁义’。将来云儿也要像爹一样,为国为民。」
几个月后,姚氏的生活渐渐稳定下来。她白天在纺织厂工作,晚上陪着岳云复习功课。她的小家虽简陋,却充满了希望。
一天傍晚,姚氏抱着熟睡的岳雷,坐在门前的竹椅上,看着远处的田野和台北城。淡水河边,工人们忙着修筑堤坝,河水映着落日余晖,像一条燃烧的金带。
「飞儿若还在,看到这一切,定会安心吧。」姚氏轻声说道。她的目光中,透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虽然她仍未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但她明白,台北的这片土地,正是她和两个孩子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