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大名悲歌(第2页)
这一番话虽鼓舞了不少民心,但也难以消弭绝望情绪。许多富户和有头脸的人家已经开始偷偷打点行装,准备出逃。北海商行的码头上人头攒动,一票难求的情况愈发严重
。许多人哭着求杨八,甚至有人愿意将全部家产拿出来换取一个出海的机会。但杨八已经心灰意冷,冷眼看着这些曾经的豪绅,心中泛起些许嘲弄:「当初不肯听劝,如今怕也迟了。」
次日在城东的一家酒肆里,北海商行的杨八正端着一杯浑浊的米酒,眯着眼看着外面混乱的场景。他摇了摇头,将酒盏往桌上一顿:「迟早的事,我早就跟你们说过,这大名府是个金玉其外的空壳。早南下、早避祸,现在还哭什么呢?」
对面坐着的正是张宪。他才二十岁出头,血气方刚,闻言猛地站起,怒道:「杨掌柜!城里百姓不走,是信得过朝廷,信得过守城的官军!如今局势如此,不是他们的错!更何况,你要说咱们大名府是空壳,未免太瞧不起人!咱们有城池、有粮草、有兵马,凭什么不能守住?」
杨八不紧不慢地喝了口酒,叹道:「你有城池是没错,可城是死的,人是活的。兵马有多少?五千?一万?你守得了一时,守得了十时?朝廷不要你们了,守得住又如何?守不住又如何?再说,你们连个能一呼百应的主心骨都没有。黄中书已经带着亲信跑了,剩下的人心谁来聚?」
张宪脸色涨红,握紧了拳头。张所见状赶紧按住儿子的手腕,低声劝道:「宪儿,莫要冲动。杨掌柜的话虽不中听,却也有几分道理。眼下局势危急,需得从长计议。」
杨八冷笑了一声:「这不是长计议的事了。诸位,我把话撂这儿——金兵还没到,你们还有时间。我北海商行的船虽然现在票价翻了十倍,但总归还有些位置,你们要走就趁早。若是金兵攻城,那时候就不是价钱的问题了,而是有没有命活着出城!」
大名府的街巷中弥漫着一种压抑而又绝望的氛围。朝廷割地撤销北京留守司的消息犹如一盆冷水浇在全城百姓的头上,人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有的抱头痛哭,有的破口大骂。尤其是城中那些小商贩和田庄主们,早前还以为金兵遥远,战火不至,生活可以照旧,如今却猛然发现,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切可能即将灰飞烟灭。
北海商行的杨八站在商行的楼阁上,俯瞰这座曾经繁华的城池,如今却因被朝廷放弃而陷入深渊。他的面色平静,双手负后,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目光中流露出的冷峻,却让人不寒而栗。
杨八摇了摇头,对身旁的伙计说道:「早在两年前,我就警告过这些人,金兵终究会南下,大名府也不过是他们攻城略地的踏脚石而已。可惜,没人听得进去。如今,哭又有什么用?」
那伙计低声应道:「东家,两年前您费尽口舌劝乡亲们南下或出海,但当时他们谁不是笑话我们北海商行,甚至还说咱们是妖言惑众?如今,倒是都想找上门来了。」
杨八冷笑了一声:「现在才想走?出海的船票早被那些有眼光的人抢光了,就算愿意出得起高价,也不一定能买到。更何况,去了北海道或者大琉球,他们还指望能像以前那样逢到百亩地契,白手起家?如今那边的地契早已分完,能找到一块立足之地就算不错了。」
这时,有几名衣着光鲜的士绅被杨八的伙计引入商行大堂。他们带着满脸的惶恐与尴尬,向杨八行礼后,开口道:「杨东家,先前是我们愚昧无知,听信了那些朝廷文官的空话,才错过了南下的良机。如今全城百姓慌成一团,咱们这些人也实在没了主意,只能来求东家看在同乡的情分上,再为我们指一条生路。」
杨八目光扫过他们,语气冷漠:「生路?两年前你们不听我的劝告,说我危言耸听、扰乱民心,如今却来求我为你们指点迷津?早干什么去了?」
士绅们连连点头哈腰,急忙解释:「东家莫要动怒!我们是蠢了,但如今大名府人心惶惶,您是见识过世面的高人,还请不吝赐教!即便走不了海外,留在北方抗金,也得给我们指条明路啊!」
杨八沉默片刻,冷冷地说道:「如今城中能打的,也只有张所父子和那一帮守军。若大名府真要抗金,就看他们能守多久了。至于你们这些既无兵权又无财力的人,想指望别人保护自己,不如先去问问那些百姓,谁愿与你们一起共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