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新檀渊之盟(第2页)
「这个女人……」赵桓低声自语,语气中夹杂着几分无奈和怨恨,「竟让朕如此头疼!」
窗外传来一声夜鸟的啼叫,打破了深宫的寂静。赵桓却久久未能平静,目光逐渐变得深邃。
次日金国使者左惠再次入觐宋廷,与路允迪展开一场关乎两国命运的谈判。
御书房内,气氛如弦紧绷。赵桓坐在正中的龙椅上,双眼盯着殿中对峙的两人,目光复杂。
左惠一身金制锦袍,神态从容。他拱手对赵桓行了一礼,言辞间却带着明显的压迫:「陛下,议和之事,我大金早有诚意。然而,若贵国不舍弃顽固的主战派,河北、河东的抗旨之军不被视作叛乱,我们恐怕难以再有进一步商谈。」
路允迪皱眉,略显为难地回头看了赵桓一眼,随后说道:「左使,河北守军乃宋廷忠臣,并非叛军,且割地诏书已有颁布,奈何抗旨者多,并非朝廷未尽力。而我朝对议和亦抱诚意,不愿因局部之事误天下大计。」
左惠淡然一笑,双手一摊:「路相公,河北、河东两地局势已不容贵朝自欺欺人。割地诏书若真有颁布,为何宗泽、岳飞、陈
遘、王稟等人依旧死守城池?且聂昌使节一去不回,这些岂非贵国故意抗金之证?」
「这……」路允迪哑口无言。
赵桓适时开口,面色沉重:「左使,此事朝廷确有难处,朕亦不愿因此破坏和谈。但清算河北守军,需从长计议,非一朝一夕可成。」
左惠却不让步:「陛下,此事不容拖延。我大金三太子粘罕有令,河北、河东两地务必再发割地诏书,昭告天下,并将抗旨之军定为叛乱。若陛下诚意不足,何以令两国化干戈为玉帛?」
赵桓闻言,眉头紧锁。他自然明白左惠步步紧逼的用意——这并非单纯的议和,而是要从根本上瓦解宋廷的抵抗力量。
就在此时,左惠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赵桓:「至于定海郡主一事,我大金也有要求。」
赵桓心头一震,强自镇定:「左使请讲。」
左惠微微一笑,仿佛洞悉了赵桓的忌惮:「我大金并不在意这位郡主是否为赵氏宗室,但贵朝既已册封她为郡主,就需以宗室之名昭告天下,并以皇室和亲的身份完成与我大金的联姻。这是两国盟好的象征。」
此言一出,赵桓脸色骤变。他心中五味杂陈,既为金人的逼迫而愤怒,又为「定海郡主」的问题而感到难堪。他冷冷问道:「左使,和亲一事非议和之核心,缘何要将此人牵扯其中?」
左惠轻笑:「陛下言重了。此人若为宗室,和亲便可安定两国边境;若为叛贼,则正好顺势清除,以免其继续搅乱局势。我大金对其并无成见,但贵朝若有诚意,就该主动配合擒获此人。」
路允迪试图转移话题:「左使,议和之本在于两国休养生息,和亲可另行商议。眼下北地百姓困苦,金宋两国当以民生为重。」
左惠却不为所动,盯着赵桓说道:「陛下,若贵朝诚意不足,我大金恐难信其无抗金之意。」
赵桓沉默良久,最终说道:「此事需朕召集朝臣商议,尚请左使稍候。」
当左惠告退后,赵桓面色阴郁地对路允迪说道:「左使之言,实乃步步紧逼。割地之事朕尚可勉强应允,但让河北守军自裁、将宗泽、陈遘列为叛军,未免太过苛刻!」
路允迪也皱眉道:「陛下所虑不无道理。河北守军若成叛军,北地失守指日可待。但金人咄咄逼人,若我等稍有迟疑,恐怕更难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