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汉军十旗
金国占领北地后,完颜希尹迅速推进了他的「十旗化」政策,借助《鹿鼎记》中的康熙时代管理模式,结合辽国的南北院制度,试图打造一种全新的汉地统治体系。此时,代州、忻州等地的各州县纷纷受到新法影响,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社会震荡。
从天会四年(靖康元年)二月初十清晨开始,代州城北门外的广场就人头攒动。完颜希尹的法令已经传达,凡是汉人仕绅,只要剃发入旗,便可成为汉军旗籍成员,享受金人式的特权。不仅如此,官府还在鼓励民众踊跃入旗,以此免除被贬为奴隶的命运。广场正中,几名官员正监督剃发仪式,周围挤满了意图入旗的本地士绅。
一位叫做田文轩的代州大户,原本世代儒学之家,今日却一改往日的清雅形象,面色犹豫地站在剃发匠面前,略显怯懦地说:「在下愿为旗籍,恳请赐发。」
话音刚落,剃发匠毫不迟疑,手起刀落,田文轩头顶的一缕缕发束被削去,头顶一根朝天辫子接着脑后又留下一根辫子,悬在后背。此时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脑后那两根不适的发辫,心中五味杂陈。但眼下别无选择,不入旗就意味着被人奴役。田文轩自此被编入新成立的汉军正红旗,受封「旗丁」。
台下的百姓们望着这情景,面面相觑。有人因剃发仪式犹豫未决,有人却露出贪婪的目光。得知入旗后可享「人上人」的特权,早有部分仕绅跃跃欲试。百姓们窃窃私语,议论纷纷:「听说一旦入旗,便可分到人户奴隶,从此富贵荣华岂不唾手可得?」
代州知府兼汉军正红旗大学士谢承志端坐在大堂内,目光阴沉,身旁的几名金国官员和当地仕绅正拱手候命。他的目光冷冷地扫视着跪伏在堂下的几名百姓。这几人是昨日夜里私自剃发,意图冒充旗人,结果被逮捕。
完颜希尹所制定的法令对「私自剃辫」有严惩之条。谢承志高声道:「尔等未经允许,擅自剃发,实乃冒犯大金律法!如今人证物证俱在,按律该斩!」
台下的百姓顿时面如死灰,他们不过是为了少受屈辱才私剃发辫,结果没想到竟成重罪。
「来人,拖下去斩了,以儆效尤!」谢承志冷冷一挥手,示意衙役们将犯人拖走。旁观的百姓们眼见此景,不由得胆战心惊,再也不敢贸然冒充旗人,纷纷下跪请罪,高呼「谢知府威严」。
不久后,一条消息在代州四散开来:加入汉军旗者,获得豁免纳税的权利,并可从没入的百姓户中分得若干人作为奴仆。入旗仕绅一时间风光无限,在市场上不时高声谈笑,夸耀自己分到的「田地」和「奴隶」。
然而,这一消息却在贫苦百姓之间激起了更大的不满。随着越来越多的汉人仕绅入旗,代州原本自耕自足的农户迅速减少,大批原本自由的汉人被分派给旗人家庭成了奴隶。他们身上佩戴上了特制的铜牌,上面刻着主人的名字,象征着彻底失去自由。
「我们都是本地人,凭什么一夜之间他们就成了老爷,我们就成了奴隶?」一名佃农咬牙切齿地说,双手不甘地攥成拳头。话虽如此,但他心中却也清楚,金兵势大,抗争不过是白白送死。
此时,另一边的忻州,旗制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完颜希尹派来的得力官员严令执行「十旗」政策,招募满员后,特别强调忠诚,要求旗人不得私通宋朝,更不允许泄露金国军事情报。
「自今日起,凡入旗者,不仅要誓死效忠大金,还需缴纳其所有田产的一成充作军饷,以备大金天兵再征南蛮。」官员在台上严厉宣布道。
台下的新入旗旗人虽有些不满,却不敢抱怨。此时他们刚刚被授予特权,正享受着与百姓不同的待遇,谁也不愿再失去。
金国占领的代州、忻州地区,随着完颜希尹推行的「十旗化」政策,汉人仕绅纷纷削发入旗,争相成为「人上人」。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安稳,却掩盖着本地百姓的痛苦和愤怒。剃发和入旗虽可保一时之安,但金人新法的冷酷无情,终究难以长期维系汉人的忠诚。
夕阳西下,五台山的山路上,三三两两的难民拖家带口地攀爬,衣衫褴褛、面容疲惫。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有的是为了躲避金兵的抓捕,有的是逃离强行的剃发入旗政策,还有不少是被剥夺了家园、失去自耕地的农户。他们唯一的共同目标便是找到高胜的望仙山寨,寻求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