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戴罪之身(第3页)
然而,随即轮到岳飞的罪责,百官之中顿时掀起一股激烈的指责浪潮。御史秦桧首先出班,声音铿锵:「臣以为岳飞之罪,不容宽恕!其身为隆德府兵马统制,却未能守住一方城池;派去支援平定军,不但未起作用,反而折损兵将,令主帅季霆惨死;而辽州知府左惠之叛降,追本溯源,正是由于他昔日在辽州兵马都监任内,擅自干涉文职,致使两者不和、结仇成怨。如此三罪并发,应当大理寺缉拿问罪,以儆效尤!」
秦桧言毕,满堂鸦雀无声,却见御林军武将辛兴宗、刘光世相视一眼,纷纷出班附议:「陛下明鉴,岳飞不过一介小卒,蒙圣恩一年内骤升为统制,却屡次失地,损兵辱国,竟然战败逃脱,毫无殉国之志!如此言行,实有辱圣恩,实在不配为禁军统领!」
两人言辞中带有深深的敌意,显然早已对岳飞升迁之快怀有不满。朝堂内外充满了针对岳飞的窃窃私语,群臣纷纷指责。
然而,韩世忠怒目而视,骤然上前一拱手,厉声驳道:「敢问诸位,自认谁能以三千兵力对抗完颜宗翰的两万精锐?诸公若有此胆识,尽可向陛下请虎符,我愿拱手相送!」
此言一出,满堂瞬间哑然。韩世忠继续道:「岳飞虽在兵少之境,仍曾挫败金兵一阵,尔等却不顾张灏领十万大军一败涂地,反而对一支小部队突围之举妄加指责,实在可笑!岳统制能突围而出,已是奇功。」
种师道和李纲亦出班表态,称岳飞虽失城土,但在国难当头,绝不应苛责有战功之将,反应励其再立战功,保家卫国。
赵桓闻言沉思片刻,看向堂下已为此事争执不休的百官。他知道岳飞确有战功,但丢失城池一事终究难辞其咎。朝堂之上众说纷纭,有人劝其法外施恩,有人则在一旁步步紧逼。最终,赵桓权衡再三,开口宣布:
「岳飞丢失隆德府,难辞其咎,朕决定将其贬为邢州廂军都监,取消岳家军禁军番号,以为惩戒。同时,岳飞自今日起为戴罪之身,发配充军,若能再立功,朕自然重新加封。」赵桓又顿了顿,继续道,「且因是戴罪之身,待缉拿归案后,依律于其脸上刺上配军的金印,以示不忘失责!」
赵桓宣布完毕,群臣各自领命散去,朝堂中只剩下阵阵回响的脚步声。岳飞的处境从此不再平坦,但也为他日后更大的磨难与崛起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