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南渡北归(第2页)
赵桓的诏令传遍四方,京城内外,士气振奋。虽然金人暂退,但赵桓已下定决心,不再轻易妥协,他以种师道、姚古为先锋,决意保卫河北三镇,以雪此前屈辱之耻。
而此刻洞庭湖烟波浩渺,夜色正浓,月光穿透薄雾,洒在湖面上,仿佛覆上一层薄银。蔡京父子乘坐的船只破旧而摇晃,月余的出京南逃早已让昔日奢华的蔡府气派不再。蔡京裹紧身上的单衣,面色苍白而憔悴,回想起一度威震朝堂的辉煌,如今却落魄成了这般模样,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就在这时,船身突然猛地一震,船上的随从大声喊道:「有贼船来袭!」话音未落,便见不远处的黑暗中浮现出一排船影,插满桅杆上挥舞的火把,将湖面映照得通红。打头的贼船上立着一个魁梧的汉子,正是洞庭湖上响当当的水贼——尾火虎陈万信。
「蔡京老贼,今日便是你的末日!」陈万信手持大刀,眼神凶狠,带着一伙手下纵身跃上船甲。
蔡京惊恐万分,双腿发软,连话也说不出。蔡府的家丁早已离散殆尽,唯有忠心的蔡忠依然守在身旁。他拔出刀护在蔡京父子身前,低声道:「老爷、少爷,快往岸上逃!」话音未落,他已被两名水贼缠住,寡不敌众之下身中数刀,但始终没有后退一步,拼死拖延时间。
蔡京强忍恐惧,拉着儿子蔡鞗跌
跌撞撞地跳下船,仓皇向岸边奔去。身后传来蔡攸的哀叫声以及随从们凄厉的惨叫声,不久,一声巨响,贼船上的火把倒映在湖水中,蔡府的船只被烧毁沉没,湖面上飘满了浮尸。蔡京踉跄地踏上泥泞的湖岸,身上已是湿透,寒风刺骨。走投无路的他不敢停留,拖着蔡鞗继续向潭州方向奔逃。
数日后,蔡京父子流落到潭州乡野,沿途向村中百姓乞食。然而,朝廷早已传开了诏书,罢黜蔡京的消息人尽皆知,蔡氏一族的恶名远扬,无人肯施以援手。饥寒交迫的两人被村民视为祸害,吃闭门羹成了常事。夜晚,他们蜷缩在破旧的草棚下,寒风呼啸,冻得浑身发抖。蔡京年近八旬的身体早已不堪折磨,靠在墙角,眼神逐渐涣散。
一个深夜,蔡京最终在刺骨的寒风中沉沉倒下,气若游丝,眼神中闪过一丝悔意和恐惧。蔡鞗摇晃着父亲的身体,低声呼唤,唯有冰冷的风在耳畔呜咽。数日后,村中的百姓发现了蔡京的尸体,无人前来吊唁,甚至无人愿意掩埋。蔡鞗无助地望着父亲冰冷的遗体,只得独自行乞为生,在潭州的乡野中继续苟延残喘。
命运的残酷如潮水般拍击着这位曾经的大权臣,最终将他带入了黑暗的深渊,冷清凄凉的结局成了最后的叹息。
靖康元年三月的杭州行宫的灯火在夜色中映照出庄重的轮廓。赵佶此时刚结束一场宴饮,心情略显复杂地坐在殿中,细细端详着一封从京城刚送来的密信,信中详细写明了开封城的最新战况:金兵暂时北撤,赵桓收回了割让河北河东的命令,并启用了李纲等主战派领袖,意图全面整顿朝堂,北方的抗金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赵佶缓缓放下信函,心中既有不甘也有惆怅。自从宣和七年之变以来,东南一隅虽有富庶之地,但终究不如京城那般权威巩固。数月的南巡微服,虽让他稍稍体味到江南繁华,然不时传来的开封战报,还是让他心中那股不甘的念头渐渐浮现。